华人租客吐槽:“房东不让我做饭”,这种行为在新西兰可能违法

华人租客吐槽:“房东不让我做饭”,这种行为在新西兰可能违法

不少华人朋友,在新西兰都是租房住。租客与房东的关系,总是有些微妙,最近一位华人网友,就遇到了个烦心事。

据她所说,自己在奥克兰北岸租了个房子,平时相安无事,但是最近公司调整了上班制度,员工可以每周居家工作一天,这天她在客厅工作,房东就连环发问,问她为啥不出门。

这其实不是她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了,之前她在客厅和家人打电话,房东也会过来拿这拿那,有点故意打扰。

不少华人网友反映,自己在租住的房子里,感觉不到自由。特别是“做饭自由”,更是在网络上被热议。

“少煮食”:全球华人租房之痛

最近也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提问:“为什么新西兰房东要求租客少煮食?”她说自己在爱尔兰住过两年,英国住过一年,租房时没有遇到房东要求租客少煮食的情况。
但是在她打算搬去新西兰,找房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房东标出“少煮食”的要求,表示百思不得其解,便发帖提问。

住在英国的华人表示,确实很少遇到“少煮食”的要求,但是在澳洲、新西兰就有看到过。的确有网友在澳大利亚租房,遇到了很多“少煮”的房子,在网上吐槽。“反正看到少煮两个字的房子我不会再租。”

难道这是纽、澳华人的专属要求?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刷刷评论区和各国华人论坛,发现不只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华人房东有这个要求。住在加拿大的网友表示,“加拿大也有这样的现象,我们也觉得不合理”

确实从十几年前,就有人在加拿大论坛发帖提问讨论这个问题,这简直是个“月经贴”,不断被一代代的新移民提起。

美国的华人租客,也有同样的困扰。“好气啊,为什么租个房子都不让人做饭?!”
他表示,之前情况好一些,基本上遇到的房东都让做饭,但是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让他很无奈。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美国同胞表示:“招租信息里说清楚还好,起码有个心理准备。“就怕你住进去了再说的,各种问题,做饭不能有油烟,烤箱不让用,东西坏了也不修,说下去我怕能写本书。”

新加坡关于煮饭的要求,就更加“专业”了,甚至还延伸出了“小煮”和“大煮”的行话。

有人还在网上拍视频,教大家什么是“小煮”,开水烫一下就能吃的叫小煮,就是白水煮面、煮菜这些没有油烟的。

煎蛋、炒菜这些会产生油烟的就归类在“大煮”行列。不少房东会要求房客只能“小煮”,甚至“不煮”。

看了之后有网友吐槽:“新加坡人的厨房是用来干嘛的?可以不用建厨房”。有人回复:“当然是房东可以煮,你不能。”

煮饭之争:拉扯已久

对于煮饭的限制,不知道是从何时何地开始流行开来的,但是双方的拉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房客和房东,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站在截然相反的利益点上,当然各执己见。

有人比较中立,认为租房双方平等,大家达成契约就成。

“付多少钱享受多少的福利。很多少煮食的房租确实便宜。”房客要是看好价格就要接受条件,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有人则认为,房东这样做不合理。

“租房不就是租私人空间+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吗?”

“有些房东真的拿租客不当人,好像就他要吃饭,租客都是神仙不用吃饭。”

“房客不是租房子,而是在找冤大头。”

而另一边,也有人觉得房东做这样情有可原。

“房客对房子有要求,房东对房客也有相应要求,那不是合理吗?”

“房东想怎么租,是他们的自由。”

不让炒菜,可能违法

房东想怎么做,都是他的自由,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毛病,毕竟是花了钱买的房子,租出去肯定要考虑很多风险。

但是既然成为出租方,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当前在新西兰华人圈里,“少煮食”好像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要求。

但是深究下去,这可能涉嫌违法。

之前就有一个新西兰房东要求房客不要炒菜(non-stir fry),被指涉嫌种族歧视。

出租的房子位于奥克兰Mt Roskill的三居室联排别墅,房东把它发布在Trade Me网站上,并在招租要求上写着:“偏好不炒菜的租客。”

但是这段话被相关律师指出:“显然这是非法的,涉嫌种族歧视。这样的行为被《人权法》所禁止。”

同样政府部门租房服务局(Tenancy Services)还表示,根据种族、肤色、民族、出身或国籍选择租客的行为也是违法的。这一点其实很微妙,在招租广告上不可以标注,但是有些房东在面试租客时,也会暗暗拒绝,以其他理由搪塞过去。

在Trade Me上投放这则广告的房东John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不准炒菜”的要求是违法行为,被指出后,他就删除了这项要求。

根据新西兰《住宅租赁法》(Residential Tenancies Act),租客有权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租赁物业,包括做饭等日常活动。

除非租赁协议中有明确规定,否则一般情况下禁止炒菜的条款可能被认为是对租客合理生活权利的限制。

如果房东担心油烟可能会损坏房子或引发安全问题(如火灾风险),他们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某些合理的使用限制,但这些限制不能过于苛刻,必须是出于保护房屋安全或健康的考虑。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双方同意且签了合同。

如果房东和房客在租赁协议中明确约定了禁止炒菜的条款,而租客签署了协议,则需要遵守合同规定。如果房东完全禁止房客炒菜,且这种限制没有正当理由(如油烟对房屋造成明显损害),租客可以向新西兰租赁仲裁庭(Tenancy Tribunal)提出申诉,仲裁庭会根据情况做出裁决。

但是这种现象即便是不合理,依旧屡禁不止,正如一位美国网友所说的:这算是一个市场化了的要求。

要改变的话,并非那么容易。

华人租房这边,对“煮饭租客”不友好。

本地英文租房市场上,也有其他的“雷点”,例如很多”不要情侣、不要宠物、不要吸烟者“,很多还会对租客年龄有要求。

租房中的矛盾问题,也许只能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来解决了,你觉得呢?

Read more

电动巴士在新西兰撞车后起火,1人死亡

电动巴士在新西兰撞车后起火,1人死亡

昨晚,奥克兰Parnell主干道Tamaki Drive发生严重车祸,一辆电动巴士起火燃烧,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警方今晨确认,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目击者称,事故现场一片混乱,路人拼命试图营救被困者。 有人回忆道:“火焰有三五米高。大家不断往火里泼水,但火势越来越大,根本压不住。”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电动巴士已经陷入火海。 事故源于巴士与一辆轿车正面相撞。 另一名目击者说,一名女子从巴士后部逃出。 “他们把车里的女士救出来,她被抬到地上,大家在帮她。” 但也有人未能及时脱困。 有照片显示,一辆轿车被卡在奥克兰交通局的电动巴士下方。 有人形容,当时伴随着尖叫和求救声,火势来得太快。 社交媒体上有多名奥克兰目击者发帖形容,巴士撞上小车后,火势“极为猛烈”。 “一瞬间像是满屋烟花爆炸。”有人在Reddit上写道。 另一人称:“我从没听过这么多救护车警笛几乎不停地响,场面太可怕了。” 急救部门派出三辆救护车。现场共评估两名伤者,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另一人中度受伤。 警方今晨7时30分确认,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奥克兰交通局表示,正与警方及消防部门密切合作,调查这起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一男子光天化日下“出翔”

新西兰一男子光天化日下“出翔”

奇葩的事件发生于星期日下午,在罗托鲁瓦Haumoana St的一个儿童游乐场。 居民Angela Wharekura表示,她的婆婆当时从窗外看到一幕,大喊“那个人到底在干什么?”. 随后发现对方竟在儿童游乐场内拉屎,并用手擦拭游乐设备。 Wharekura随即带着女儿冲出家门,边喊边拍照录像。 “他开始变得很凶,朝我们走过来,还威胁说再拍就过来揍我们。”她说。 就在紧张气氛升级之际,另一名体型高大的男性居民从屋里走出,对男子大喊:“你过来,我来收拾你。” 看到更多民众聚拢过来,男子立刻逃离现场。 Wharekura表示,Koutu社区一向团结互助,“我们互相照应,这种人不敢再回来,也不会再干这种事。” 她随后报警,并联系了另一位邻居,协助通知罗托鲁瓦地方议会。 出于道德考虑,媒体未刊登事发时拍摄的照片。 警方证实接到报案,称一名男子在Haumoana St游乐场“涂抹粪便”。 “警方到场后未能找到嫌疑人,目前已要求报案人提供更多信息。” 罗托鲁瓦地方议会发言人表示,对这种公共场所的不当行为感到“极度失望”,并强调此类事件“极为罕见”。 议会已派出清洁团队前往现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学生签证扩大打工权利细则发布

新西兰学生签证扩大打工权利细则发布

今年7月,新西兰发布《国际教育增长计划》,促进国际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根据该计划,一系列调整将于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生效。 从2025年11月3日开始: * 学生签证持有人每周可工作的时长从20小时增加至25小时; * 所有经批准的交换生或“Study Abroad”课程(包括仅一个学期的项目)学生,都可获得在学期间的打工权利; * 若学生更换教育机构或降低学习层级(例如从学士降为文凭),通常需重新申请学生签证,而非仅修改签证条件; * 持有受养子女访问签证(dependent child visitor visa)及技术移民类别临时签证(Skilled Migrant Category Interim Visa)人士,工作上限也将由20小时提高至25小时。 自2025年11月3日起,符合条件的高等教育和中学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可工作25小时(目前为20小时)。此规定将适用于当日之后批准的所有新签证,即便申请是在此之前递交的。 持有20小时工作限制签证的现有学生,如希望享受25小时的工作权利,可申请修改签证条件(variation of conditions)或重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工党新承诺:新西兰要建“主权财富基金”

工党新承诺:新西兰要建“主权财富基金”

今天,工党公布了其首项重大经济政策:建立“新西兰未来基金”(New Zealand Future Fund)。 这一政策的宣布标志着工党开始了新的承诺:为了2026年的大选。 基金运作机制:独立治理,专注本土投资 工党领袖Chris Hipkins今天表示,设立“新西兰未来基金”,是工党推动全国就业稳定的第一步,将引导更多资本流向本土企业,扩大工人机会。 “新西兰人富有创造力和资源,但多年的投资不足导致太多优秀的本土创意得不到支持,而我们创造的财富却流向海外。”他在政策发布会上强调。 根据工党政策文件,该基金将由新西兰超级基金监护人(Guardians of the New Zealand Super Fund)独立管理,作为独立投资工具运作,类似于“Elevate NZ风险基金”。 财政部长将作为唯一股东,通过“期望函”设定广泛目标,但无权干预具体投资决策。 工党计划将部分国有资产的股息收益汇集,并重新投资于本土企业和基础设施,以创造稳定就业机会。 而该基金在整合现有商业性国有公司时,资产不得出售,但管理者可利用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借款数亿新元用于本土投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