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难签证”即将松绑

新西兰“最难签证”即将松绑

新西兰创业签证(又称企业家签证 Entrepreneur Visa)这几年被人称为“最难签证”

当年刚推出的时候,不少华人创业者趋之若鹜

然而几年之后,人们发现,众多申请人“纷纷踩坑”。

虽然投资门槛不高(最低10万纽币),但申请时,商业计划书审核极为复杂,加之评分制度过于僵化,导致批准率极低。慢慢地,大家兴趣也没了,这个签证变得半死不活……

好消息是,现在出现“要改”的初步消息。

这两天,新西兰移民部长兼教育部长Erica Stanford已成红人。

有评论认为她担任两个部长,业务效率高,敢下手,连新西兰中学NCEA制度这种烫山芋,都敢说改就改。出现在Q+A采访现场,据理力争,讲得也头头是道。

Stanford近期在一次律师协会会议上暗示,创业签证的改革即将公布

移民部长一位发言人也表示:“政府专注于制定灵活、精准的移民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创业签证的未来设定会在适当时候宣布。”

本来,企业家签证或者创业签证是一个好东西。

创业签证不像投资签证那样,需要动辄500万纽币以上的资本——因此更多人可以尝试。

同时,创业签证还可以附带“雇佣本地员工”要求——许多国家都用这个方法刺激就业——在新西兰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原本是很需要的。

然而,不幸的是,新西兰创业签证这两年成了一个摆设

新西兰创业签证的前身是十多年前取消的长期商务签证,当时相对成功。

但后来出现了规则滥用:一些海外家庭集资让一个家庭申请,购买小企业取得居留权,再将资金转回给下一户亲友,如此循环二三次,最后转手卖掉企业回笼资金

这类钻空子的手段,其投资几乎不创造额外就业,结果新西兰只是增加了一些$2店、街角杂货店、投币洗衣房——对新西兰价值低,成效不佳。

这个问题出现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创业签证就从太松,变成了现在的“太紧”。

更改规则后,创业签证申请要达到“高价值企业”标准,但未明确量化指标。最低投资额10万纽币,科学、信息通信技术等高价值出口行业可获减免。

实际申请往往需要更高金额(不含营运资金),且须在一年内花完。加之审批标准“模糊、缺乏确定性”,导致申请和审批双双下滑,沦为一盘“死棋”。

根据商业、创新与就业部(MBIE)数据,今年迄今只收到36份创业类别工作签证申请,已审理的17份中,4份撤回、5份被拒、8份获批。

拒签原因多为“不符合吸引创新、高增长企业的初衷”。

复杂的申请流程也令申请量偏低。

汉密尔顿移民顾问Tobias Tohill指出,标准解释过于开放,加上临时签证与居留签证约2.7万纽币的申请费用、顾问费和昂贵的商业计划,使其沦为“死鸭”。

“新西兰错失了很多机会。”Tohill说,“我有一位客户是IT企业家,很可能打造全球化的成功企业,但我们仍很难证明他能达标——过程复杂到连这种真正优质的创业者都难以进入。”

奥克兰移民律师Harris Gu说,模糊的标准与高拒签率正在劝退真正的企业家。

疫情前拒签率一度高达90%,如今虽有改善,但仍不理想。

即便获批企业家工作签证(这是第一步),最终居留申请也可能因企业未达标或轻微违规而被拒

业内提供的建议方案包括:引入类似澳大利亚的临时居留模式,让企业家先经营企业、适应环境5年内企业仍盈利则继续签证;或放宽资金来源及商业计划要求

按照目前新西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以上建议显得合理。

移民顾问还认为,改革后政策或能帮助那些想退休但无人接班的新西兰企业主。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正在为创业签证改革做最后准备。

相信目的只有一个——重新搞活创业签证,让更多人申请。

Reference:
https://www.rnz.co.nz/news/business/569244/2-shops-high-tech-exports-and-buying-retirees-firms-entrepreneur-visa-changes-likely

Read more

奥克兰市中心知名华人餐厅关门,”太伤感了“

奥克兰市中心知名华人餐厅关门,”太伤感了“

1994年开业的新西兰老牌粤菜餐厅——龙舫餐厅进入清算。 消息传来,无数华人移民唏嘘不已。 这个承载了许多新移民和留子们回忆的地方,成为奥克兰CBD“沦陷”的一个新例证。 龙舫自1994年起在奥克兰市中心Elliott St营业,以粤菜为主打。 如今却因欠债近140万纽币,于近日进入清算。 今年7月,该餐厅正式进入清算,结束了31年的餐饮服务。 清算人Grant Reynolds在首份清算报告中指出,餐厅关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新冠疫情影响、经济环境恶化、运营和合规成本上升,以及拖欠房东租金。 报告显示,目前仅确认餐厅拥有一辆价值29,294.67纽币的车辆,以及价值16,369纽币的设备。 餐厅目前欠债权人总计1,396,717纽币。 其中大部分债务(106.8万纽币)欠给房东。 此外,优先债权人包括员工索赔53,743纽币。 还有欠税务局(Inland Revenue)的GST和PAYE税款84,864纽币。 非优先无担保债权人方面,另欠税务局313,853纽币,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13,864纽币。 清算人已向餐厅董事索取公司记录,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7名新西兰女生合租“饭搭子”公寓,省钱省到上了电视

7名新西兰女生合租“饭搭子”公寓,省钱省到上了电视

7名在但尼丁念书的新西兰女大学生,最近因为过日子十分节省,上了新西兰电视台一档展示不同新西兰人家庭开销的新节目。 70纽币吃一周,还得包7人份大晚餐 在奥塔哥大学附近的Castle Street,有一个由七名19~20岁女学生组成的合租“饭搭子”公寓。 住在其中的法律系新生Scarlett每周伙食预算约70纽币,其中45纽币用于买自己的早餐、午餐和零食,另外30纽币负责轮到自己时,做一顿给六个室友吃的晚餐。 在这个规则下,大家各有一个厨房储物格和冰箱一层架子,彼此分工明确。 周一到周五加上周日轮流做饭,周六是“自由之夜”。 为了一顿饭控制在30纽币以内,她们常年只买得起牛肉末、鸡胸肉和猪肉末作为主食肉类,700克就要耗掉近十五纽币,加上米面和酱料,预算已去大半。 很多人最想尝试的羊腿,在超市一只动辄50到70纽币,被一致判定为“天价梦想”,只能放进讨论组里过过嘴瘾。 打折商品为王 公寓食材购买主力是Pak’nSave和Woolworths。 Scarlett自己习惯去Pak’nSave,采访当周,她在两次购物中的花费分别为27.61纽币(晚餐)和44.04纽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7年搞到$400多万”,新西兰夫妻靠攀关系圈钱

“7年搞到$400多万”,新西兰夫妻靠攀关系圈钱

过去七年,Thomas(也叫Alex)和Aroha Tuira声称自己在基督城经营一家投资公司,吸引了超过400万纽币的投资者资金。 大家都以为这些钱会被用于高回报的投资项目,然而实际上,这些钱根本没被投资,而是用来维持他们的奢华生活,和“拆东墙补西墙”还其他投资人的钱。 近日,二人终于认罪。 全家上阵来“搞钱” 他们的“公司”名为Ngākau Aroha Investments Limited(简称NAIL),从2014年到2021年,他们共从61位投资者那里筹集了400多万纽币。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吹牛”。 2025年8月,Alex和Aroha都认罪,承认自己通过欺骗手段非法获取资金。 根据法院文件,夫妻俩根本没有任何金融或投资方面的学历或工作经验。 2019年,他们成立了NAIL公司,Alex是最初的董事,几个月后Aroha也被加进去。 他们夫妇各持40%的股份,剩下20%由三个女儿分。 虽然公司也接过少数项目,但主要“收入”来源是投资人的钱。 夫妻配合把人骗 Alex曾举办讲座,鼓励毛利人摆脱债务,还提供所谓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CBD要建新地标,11层“木结构”大厦

奥克兰CBD要建新地标,11层“木结构”大厦

一栋11层的大楼即将在奥克兰市中心的K Road拔地而起。 它有底商、有上层的办公区域,看着和一般的商业大楼没什么两样。 不过和钢筋水泥不同,这栋大楼是一栋“木结构”的大型建筑。 之前议会独立专员否了这栋大楼的开发计划,当时市长还为此大发雷霆。 但最近,大楼又有了“翻盘”的可能性。 被拒的“千万级木制”大楼 2023年,James Kirkpatrick Group(JKG)向奥克兰市议会递交资源许可申请,计划在Karangahape Road 538号空地上,建一栋总投资1亿纽币、46米高的11层大楼。 零售和餐饮在一楼,上面是商业办公,地下还有停车场,可容纳800人使用。 它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碳排相比混凝土要更低一些,预计将成为新西兰最高的“大型木结构商业建筑”。 但今年2月,市议会的独立专员直接“一票否决”,理由是项目所在地属于Karangahape Road历史遗产区,建筑体量和高度与历史街景不符,违反了《资源管理法》和《奥克兰总体规划》的相关目标与政策。 奥克兰市长Wayne Brown听到大楼被否时,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