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购房冷静期 Cooling off period

cooling-off-period-for-cancelling-sole-agency-agreement

有时候,人们会进行冲动消费。虽然说房地产是绝对的“大件”,但是碰上自己特别喜欢的房子,人们就会丧失理性,不论自身的条件够不够,都会不顾一切的将房屋买下来。当然了,当买家静下心来,突然发现,咦?这个地方我不喜欢啊?或者是,哎呀,账户上的钱根本凑不够啊没法交割的~~

这时候,新西兰房地产买卖中用于保护买家的一个条款,冷静期,就会发生巨大的作用。房产购买冷静期是指在合同交换的一定时期内,允许购房者反悔;在默认情况下,在新西兰购买住宅房地产冷静期通常被定为签订合同后的五天内,以书面写信、写邮件、或是发传真的方式通知中介和卖家。冷静期内反悔,没问题,卖家和中介都不会追究你的责任,虽然不爽,但由于是法律保护的行为,拿买家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过了冷静期,买家再反悔或放弃,则要缴纳合同上约定的购买价格的一个百分比数量作为违反合约的罚款,或者是损失全部的定金(例如总的合同价的10%)。

cooling-off-period-for-cancelling-sole-agency-agreement

image source: pixabay

冷静期只适用协议或是定价方式出售的住宅房产,不适用于商业地产以及拍卖形式最终成交的住宅物业;也就是说,如果你在 Auction 上头脑发昏买了不该买的房子,对不起,你不想买的话,只能缴罚款甚至损失所有的定金。另外,若是买家购买的物业既包括房子又包括土地,那么冷静期的约定时限还会有些许的调整,可能更长、也可能更短。

强调一下,冷静期内买家反悔,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中介和卖家,口头的不行;书面方式包括写信(当面递交!)、写电子邮件(确定对方收到了!)、传真(确定对方收到了!)。

有些中介会提前告诉买家,卖家在合同上写明了“没有冷静期”的条款,由于是事先说明,那么该交易意味着没有冷静期,且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买家或是买家方面的律师没有仔细看条款,就贸然签约,那么被罚款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买家一定要看看中介提供的合同上,是否有“排除冷静期”的条款,如果你觉得实在不能接受这个条款,没问题,让你的律师说,“如果有这个条款我就不签”,通常,卖家也不会太“矫情”,可能会通知自己的律师将这个条款拿下。

而作为买家,倒是没有必要在冷静期这个方面强行要求延长它,因为这会引起卖家的不快。如果实在对这个房子存有顾虑,不妨让自己的律师(买家律师)在购买的合同上多写几个条件 conditions。

另外,对于卖家而言,有一点点不爽的地方是,即便签订了合同,只要在冷静期内,买家哪怕出现了明显的反悔的意愿,卖方在该时间段内也不能接受任何其它的购房要求;只能眼巴巴的盼着冷静期内买家不要反悔或者冷静期失效。

Read more

外国人在新西兰购房新政“很快公布”

外国人在新西兰购房新政“很快公布”

新西兰联合政府内最坚定反对外国人购房的一方,态度出现“软化”。 最新消息显示,修改海外买家购房禁令的相关决定,可能将在今年年内公布。01 新西兰优先党党魁Winston Peters透露,关于修改海外买家购房禁令的相关决定可能将在今年公布。 但他否认优先党正在“软化”立场。 目前,优先党内部正在就此进行磋商。 优先党坚持认为,若要放宽海外购房限制,外国买家必须为新西兰经济带来“重大投资”,同时不能扰乱本地房地产市场。 在目前三个党派的联合政府中,新西兰优先党是唯一一直坚持维持海外买家禁令的一方。 不论是之前的竞选,还是政策本身,新西兰优先党都和海外买家禁令深度绑定。 而现在,任何修改建议也必须提交给执政联盟的其他两个党派审议。 待取得一致后才能成为新西兰正式政策。 而由优先党党魁Winston Peters率先放风,不排除是为了争取主动,消除外界对其态度“软化”的评价。 其他两党的态度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此前已公开表示,政府正在就允许外国人购买新西兰房产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而对于行动党这一方面,据NZ Herald了解,目前尚未有具体提案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这些年建的房子问题太多:官方检查视频曝光,“下一轮漏水房危机?”

奥克兰这些年建的房子问题太多:官方检查视频曝光,“下一轮漏水房危机?”

在新西兰大力推动“快建房、建好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担心,建筑行业可能又将面临一场隐忧重重的信任危机。 新房频曝质量问题,建筑检查官频发警示 奥克兰市议会首席建筑检查官Jeff Fahrensohn最近在LinkedIn上发布的一系列视频,让人触目惊心。 例如下面这个就是在做外墙安装前检查时拍的。 “很多这样的东西,要是上了墙板你就再也看不到了。” 他拍摄的这套新房,外墙还未装上,里面的木框架已经发霉了。 很多地方也是做得一塌糊涂。 他边拍边骂说,“这个建商甚至切都懒得切,直接把板材随意钉在上面”。 “太说不过去了。” 就外墙安装前检查这一块,奥克兰在过去12个月里有4348个项目未能通过,占总数的30%。 他的其他视频还揭示了多个新建住宅存在严重结构问题:地板隆起、焊接粗糙、框架掩盖施工缺陷等。 他指出,有注册建筑师(Licensed Building Practitioner, LBP)留下让业主难以承受的修复工程,还有外墙脱落等安全隐患。 他表示市议会已专门增设岗位处理对LBP的投诉,足见问题频发。 Fahrensohn强调,他发布这些视频并非“猎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百万纽币蒸发:大银行警告“订阅陷阱” ,很多新西兰人中招

百万纽币蒸发:大银行警告“订阅陷阱” ,很多新西兰人中招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发警告说:新西兰人每年因“订阅陷阱”损失数百万纽币。 该银行表示,他们已成功阻止超过2500万纽币的非自愿收费进入客户信用卡账户。 Westpac新西兰客户关怀运营主管Peter Barnes表示,许多境外网站在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同时,诱导客户进入自动续费的订阅模式。 3个月帮助2万人 自2024年4月起,Westpac推出了一项支付屏蔽机制,仅在过去三个月中,就阻止了约2万名客户进行此类交易。 Barnes说,采取这一措施是因为客户关于海外订阅服务的投诉激增,许多商家总部位于欧洲和英国。 他指出,这类企业往往不会在页面显著位置展示订阅信息,而是将其隐藏在细则中,让人容易忽略。 “这些企业的行为不一定构成欺诈,因为他们确实在细则中提到订阅条款,但他们通常不会在一开始就清晰地告知客户。”Barnes说。 “通常客户要到下个月甚至更久后,在信用卡账单上看到持续性扣费时,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上钩容易离开难 他表示,这种赚钱方式虽不违法,但极不道德,涉及的商品范围广泛,从礼品盒、鞋子、服饰到运动用品和数字内容等都有。 “这不仅仅是忘记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华人卖漏水房,被判赔$50万后发声:是误会

新西兰华人卖漏水房,被判赔$50万后发声:是误会

此前,我们报道过奥克兰一位首次购房者Vanifatova花费77.3万纽币购入一套物业,入住后却发现房屋严重漏水、发霉,最终不得不提起诉讼。 法院认定卖家存在刻意隐瞒和误导行为,判处其赔偿买家超过50万纽币。 近日,涉事卖家首次通过律师公开回应。 卖家:不知道漏水,翻译误会 此案中的卖家是来自中国的Weiguo Wang,不懂英语,房产由他的女儿Xiaoyue “Crystal” Wang和女婿He “Wilson” Wang代表处理事务。 案件的核心在于卖方是否知道房屋存在问题并故意隐瞒。 最新媒体披露,Wang家通过律师发声,做出回应。 他们坚称,卖房的时候他们很真诚,“我们一直认为房子没有问题,从未怀疑它会漏水。” 至于为什么没有主动提供检测报告,Wang家的说法是因为“买家没要求”。 “报告没有被特意要求,所以我们没提供。” 还有关于除湿机的短信卖家也做出了回应。 除湿机短信是指,法庭发现,在一场看房活动前,卖家代表He Wang特意用除湿机抽湿,并发短信给中介要求把机器移到车库“以免买家误会”。 他还称“抽了一天一夜,抽出了一升水,房子现在基本干燥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