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借钱买了生意,结果被套路……”

“在新西兰借钱买了生意,结果被套路……”

“他们当初承诺得很美好。”Ronak Patel带着苦笑说。

他向新西兰全国性的清洁公司Crewcare投了3万纽币,这笔钱是用房贷增加贷款借出来的。

这样,他才有钱买一个清洁生意加盟权,自己给自己打工。

“我想着这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买生意后,未兑现收入就被取消合同

Crewcare公司告诉Ronak,他投资买下加盟权,接下来的两年内会有12万纽币的“保障收入”

公司声称会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加盟生意成功。

然而,Ronak没想到拿到“保障收入”这么难。

Ronak挣到5.5万纽币时,Crewcare就取消了合同。

给出的理由是他的清洁工作“收到了投诉”

公司拒绝退还加盟费用,还在他写了负面Google评论后威胁要起诉他。

Ronak并不是唯一一个有相似经历的人。

多人表示经历类似,认为“被套路了”

近日,Stuff采访了另外8位对Crewcare不满的现任或前加盟商。

他们讲述类似的经历:公司承诺收入保障,实际收入远远不及。

这些加盟商说:

  • 经常在未被告知原因的情况下,被突然调离合同清洁场所;
  • 接到的清洁任务被严重低估报价,扣除成本后时薪甚至低于最低工资;
  • 合同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单方面终止。

Crewcare隶属于CC集团(CC Group),该集团旗下还拥有除草加盟品牌Crewcut,由奥克兰商人David Serville(下图右)所有。

前国家党领袖 Simon Bridges任董事会主席(下图左)。

Bridges没有回应媒体采访请求。

早在2023年,媒体报道CC集团的建筑业务因15名菲律宾移民工人提出剥削投诉而受到劳动监察机构调查,结果要求该公司补发欠薪假期工资,但未处罚款。

加盟商:公司是在不停“轮转场地”

许多加盟商表示,他们的合同清洁场地被突然取消,原因是客户投诉,但Crewcare拒绝提供任何投诉的证据

加盟商Dev(化名)说:“我联系了客户,对方说并没有投诉我——但Crewcare还是把项目拿走了。”

另一位加盟商说,他请求查看投诉内容时,被告知出于“隐私原因”,不能提供。

这些加盟者坚信,公司在加盟商之间“轮转”场所,生意卖得多,清洁场地不够分。

一名前员工表示:“他们会找出一个非常小的投诉,然后夸大其词,说‘这个客户不想再看到你’。于是就把这个项目转给新加盟的。这种事情不停地循环。”

一旦加盟商被取消一个场所,Crewcare就会终止他们的收入保障,并将其列为低优先级加盟商

在一封发给不满加盟商的电邮中,Crewcare回复说:“如果你想退还这个项目,那你就放弃了你的收入保障……你将被排到最末。”

一位加盟商说,合同“完全偏向公司”。该合同允许Crewcare如果加盟商因“迟到、服务差或客户投诉”导致其合同营业额损失超过40%,就可无赔偿解除合同

合同还写明,如果工作“不符合Crewcare认定的高标准”、加盟商不愿接受20公里范围内的工作、不穿制服、或者在48小时通知下缺席公司召开的会议,合同也可被解除。还有人因为带孩子去清洁幼儿园而被解约

合同还声称,Crewcare是新西兰加盟协会(FANZ)成员,会遵守其规则,并在有争议时提交 FANZ 仲裁。

但FANZ首席执行官 Katrina King表示,Crewcare实际上不是会员,他们最近才发现合同里提到了FANZ,目前正在“调查此事”。

上图中间站立者为Crewcare总经理Paul Fuimaono,右一为全国销售经理Ash Patel。

“报价的清洁时间通常比实际所需时间短”

加盟商还表示,Crewcare报价的清洁时间通常比实际所需时间短,导致时薪大幅缩水。

这是Darshit Patel的亲身经历。他的第一个项目预估每年收入19,000纽币。

他没被允许提前查看项目,按估算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才能盈利,结果却花了四小时

他要求重新评估时间,公司拒绝。

他随后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清洁工教他提高效率,依然太慢。

他后来被分派另一个项目,预估每小时收入32 纽币(扣除分成、油费和耗材前),需要9小时完成。

但他实际花了13小时。

该项目在四个月后被以投诉为由收回。

但Darshit说客户其实“非常满意”。他要求查看投诉内容,被拒绝

公司拒绝退款,也未再分配新项目给他。

即将满两年合同期,却只拿到当初承诺的12万纽币中的不到3万

他说:“我收到过一封邮件说我们在优先名单上,但一直没有新项目……”

“画大饼”、“专门收割新移民”

这些加盟商大多是新移民,他们觉得,自己被“特别锁定”作为目标客户

Crewcare在印度裔广播电台Radio Tarana和Humm FM上打广告。

广告中一对夫妇用印地语说:“我们有一个梦想,一个拥有自己事业的梦想。我们是Crewcare。只需投资15,000纽币起,我们就能帮你实现梦想。”

Crewcare 提供两种加盟方案:

  • 投资15,000纽币,可获得2年内60,000纽币的“收入保障”;
  • 投资30,000纽币,可获得120,000纽币的“收入保障”;
  • 无论哪种方案,加盟商都需要向公司支付17%收入分成。

此外,Crewcare还提供“厂商融资”,即以10%的利率借贷部分费用。

一位内部员工表示,全国销售经理Ash Patel因达到营收目标,最近在公司里举行了“敲钟庆祝仪式”。

但一旦合同签署、加盟商等待项目分配时,Patel就不再回复信息,也不回应关切。

“他让我很有希望,但一旦你签了合同,就没人理你了,”一位叫Karan Ganadeviya的加盟商说。

加盟商们表示,他们通常会在购物中心、酒店等地与全国销售经理Ash Patel会面。

他们还说,在签署加盟合同时,没有被告知要寻求独立法律建议;有些甚至是由Patel协助注册公司。

“我当时就是盲目签了。”前加盟商Pankaj Sethi 说。

“我没认真看合同,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现任加盟商Harpal(化名)说。

这些加盟商表示,Patel会讲述一些“现有加盟商年赚40万纽币”的故事

加盟商Raman Sharma说,Patel“像钓鱼一样,他给你画大饼”。

有加盟商说,他们最长等待了六个月才拿到工作机会。

Crewcare官网则声称,新加盟商需在12-16周内完成培训课程。

“他们还在不停地拉人进来”

多名CC集团现任员工也向Stuff表达了他们对加盟商待遇的担忧。

员工称,他们看到愤怒的客户直接跑到公司前台投诉

一名员工说,上周约有10名新加盟商在Crewcare总部参加入职培训:“他们还在不停地拉人进来。”

加盟商们表示,现有清洁项目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众多加盟商。

加盟商Karan Ganadeviya说:“我觉得大多数加盟商都对他们不满意。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工作分配给大家,但还在Facebook和Instagram持续打广告招人。”

而Crewcare则在内部一再安抚加盟商称公司正处于“低谷期”,请他们耐心等待。

Stuff向Crewcare提出书面问题后,代表Crewcare的律所回应称将采取法律行动,并要求在报道发布前“审查”内容。

律师称,Crewcare不适合就个别加盟商情况回应问题,因为这将违反隐私和“客户的道德义务”。

公司随后提供了一份由老板David Serville署名的声明,称Crewcare“以其全面的入职流程,以及为其 300 个加盟商网络提供的广泛支持与培训而自豪”。

他说:“加盟商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因此公司会确保“所有潜在及现有加盟商完全理解协议条款和经营责任”。

在媒体展开调查后,Crewcare管理层向300位加盟商发出信件,提醒他们不得做出任何“可能贬损或损害Crewcare商誉、声誉、知识产权”的行为,也不得从事任何“可能损害 Crewcare”的言行。

Crewcare总经理 Paul Fuimaono拒绝置评。

“要小心”

而前加盟商Ronak Patel说,他已经劝退了至少一个想加盟的人。

由于他在Google上的差评,Crewcare的律师向他发出诽谤威胁信,指控他“恶意造谣”。

但Ronak没有删除评论:“评论还在,我不担心。我现在已经够抑郁了,这些我不在乎。”

他在评论里留下了电话号码,有人打电话给他咨询。

“我说,‘兄弟,如果你还爱你的钱,最好小心点。自己做调查。’

Ronak笑着说,第二天,这名男子就打电话回来说他不会签约了

Reference: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37654/dreams-reality-company-making-big-promises-leaving-trail-unhappy-people

Read more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西兰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坚称,全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将会弥补不足,为低迷的经济注入活力,并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Stanford表示,将于11月推出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取代此前的企业家工作签证。 她批评旧签证“失败”,申请率低、拒签率高。 新签证提供两条投资路径: * 投资100万纽币,三年后可申请居留权; * 投资200万纽币,12个月即可快速获得居留权。 不过,条件限定为必须投资在能创造就业的成熟企业。 Stanford强调:“他们能通过投资新西兰企业创造就业——而且是更高薪的工作。” 她同时指出,过去批准过成人用品店、烟草店和连锁加盟等项目,带来了问题。新签证将严格排除便利店、快餐店及各类加盟业务。 Stanford预计,新计划首年大约会吸引100-150名投资者。 她认为,这足以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尤其有助于那些想退休或转让生意却迟迟找不到买家的业主。 她还特别强调,住宅物业投资被严格禁止,投资人必须先获得居留身份并在新西兰居住规定天数,才能购买住房。 “这不是关于住宅房产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如果发现房地产市场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干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奥克兰北岸一户人家近日遭遇惊魂事件:有人掌握了他们的住址,并匿名送来一封带有威胁意味的信件,让全家人心生恐惧。 这封信并非通过邮政系统投递,而是直接送到家门口。 据悉,事件源于8月15日早上7点半左右,18岁的女儿驾驶母亲的车在奥克兰海港大桥匝道上行驶时,疑似发生的“危险变道”行为。 恐吓信内容 信件顶部写着母亲的全名和住址(因车辆登记在其名下),正文则写道: “关于8月15日星期五上午7点30分,奥克兰海港大桥上匝道的事情。如果你要像个混蛋一样开车、差点引发事故,那就别对一个能查出你住在哪里的人这么做。” 署名仅为“那个你差点逼下路的人”。 女学生的父亲表示,起初他没放在心上,因为当时妻子并未开车。 但很快他发现,原来当天早上是女儿借了车。 他虽然对女儿可能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感到不满,但更担心的是,有人可能“滥用职权”获取了家庭的私人信息。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路怒症了,这是滥用隐私权限,对一个18岁女孩做出威胁,非常非常可怕。” 他说,女儿完全不记得有任何险情,当时也没有与其他车辆接触,更没听到鸣笛警告。 现在,妻子和女儿都感到心神不宁,不确定是否有人在暗中监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今日宣布推出一项全新签证——商业投资者签证,英文Business Investor Visa,简称 BIV。该签证目的是吸引海外企业家来新西兰投资经营企业。 根据政策,外国企业家若向一家现有新西兰企业投资200万纽币,将获得快速通道,有望在一年后取得新西兰居留权。 若投资100万纽币,则需经过三年“工作—居留”通道方可转为居民签证。 申请人既可以直接收购企业,也可以入股至少 25%,但需满足最低投资额要求。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均可申请“商业投资者居留签证”。 被投资企业基本标准 被投资企业需满足条件:企业至少运营五年,达到一定财务门槛,并雇佣不少于五名全职员工。 若企业价值超过100万或200万纽币,投资者需至少投入企业总值的25%。 但部分行业被排除在外。 被排除的行业包括成人娱乐、便利店、快餐连锁、赌博以及移民中介等。 今早问答中,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回答说,像Vape shop店这类,也是被排除的。 “为什么成人娱乐行业(新西兰合法)会被排除?”主持人追问。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一时语塞,想了想说,“可能是道德的因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共部门的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平均每个职位约有30名申请者,是两年前的三倍半。 今年上半年,共有大约28.6万份申请,竞争1万个新西兰公共部门职位——平均每个岗位收到28.5份申请。 这些数据来自绿党公务员事务发言人Francisco Hernandez,他从75个公共机构收集了近五年来的招聘信息,包括每年上半年岗位空缺数量以及申请人数。 例如,社会发展部在今年前六个月发布了约1000个职位,吸引了近2万名申请者,平均每个岗位约有20人竞争。 警方情况类似,共发布814个职位,收到18,188份申请。 而惩教署则更为夸张,518个职位共吸引48,455人申请,平均每个岗位有80人竞争。 一则招聘广告可能对应多个相似岗位,同时,许多求职者也会同时申请多个职位。 其他部门的求职竞争情况: * Oranga Tamariki:平均每个岗位17份申请 *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38份申请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SIS):每个岗位74份申请 * Crown Law:13个职位共收到460份申请,平均35人竞争 * 水务管理局:13个职位305份申请,平均23人竞争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