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出钱合伙投资十年后成“冤大头”,惨被“一脚踢开”,在新西兰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

华人出钱合伙投资十年后成“冤大头”,惨被“一脚踢开”,在新西兰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
Photo by Thomas Coker / Unsplash

经济下行之际,本来被繁华掩盖的商业风险,逐渐在新西兰重新浮出水面。

贷款变难了,工程进展变慢了,投资方可能改变了主意,甚至项目不能按时完成......

合同、交割、贷款、违约金......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很容易搞得人心力交瘁。

有些投资人甚至会因此而血本无归,或者把自己的家产都赔了进去

MC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汪君尊律师提醒:无论在营商或者其他与财产有关的事务上,如何稳妥地做好财产保全,都是每一个生意人的必修课

合伙人因故离世,九年维权诉讼长跑

和其他人合伙做生意时,妥善完整的合同、抵押物、或者其他相关规划,是在意外情况发生时,保障自己和合伙人的基本途径。

曾经有一位福建的客户找到汪律师,打了一场“跨国官司”

我们可以叫他A先生。A先生早年和一名新西兰华人同学,合伙投资新西兰的房产——同学出三成,A先生出七成,回报也按三七比例分成

这是一桩在酒桌上谈成的生意,双方也只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了“30/70”的字样作“凭证”

按照当时的市场,如无意外他们都能赚上不少,但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那位新西兰合伙人意外去世,留下这未完的投资。

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A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合伙人已经去世的消息。

于是在许久未收到对方联系之后,他毅然拿着那一张作为“凭证”的餐巾纸,还有汇款记录,就把对方告上法庭。

中国国内的法院随后判决A先生胜诉,并购合同取消

但由于中国国内法院不能处理新西兰的房产,所以尽管A先生胜诉,但他依旧无法取回自己的钱。

于是A先生最后找到了汪律师:

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汪律师打成功首个新西兰法院承认中国法院判决的案例——A先生的合同可以取消,他们当时投资的地块可以拿出来拍卖了。

不过在执行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有许多声称与那名朋友有关系的人突然涌出来,阻止A先生拍卖地块。

幸好,最终地块还是被成功拍卖,而且除了当时那70%的本金,A先生还取回了这部分资金增值的部分。

汪律师提醒,华人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先把话“说清楚”——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面子,什么是生意。

“我常常发现彼此最给面子的方法,不是在于模糊,而是在于清楚。”

防人之心不可无,正规合同不能缺

另一个案例,同样与投资跟合伙有关。但这里要说的,是如何从别有用心的“合伙人”手上保护自己的资金

下面是这位客户的经历:B先生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出资参与投资,他出首付,然后由另一位朋友担保申请贷款,处理项目投资。

也就是所谓的“代持”

这样的模式他们持续了十多年,那位“朋友”虽然没有出资,但却已然成为了新西兰有名的开发商

而B先生不太懂新西兰的投资,也一直把对方当做贵人,投资回报都是平分

“大哥你帮我搞定了,我给你一半!

殊不知,B先生其实亏大了

一般来说,通过“代持”进行合作的原因,可能其中一方的某个人英语比较好,对本地比较熟悉,甚至可能因为他的贷款能力比较强,所以将项目放在他的名下,使他成为代持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起案例中,由B先生出首付以及还贷,由那位一分没出的“朋友”代持的房产,其实100%的所有权都是属于B先生本人的。

好景不长,新西兰的贷款政策收紧,这位“朋友”也逐渐贷不到款了。

但B先生给的“首付”不可能退回去,于是“朋友”就开始把这些资金悄悄转移到自己,甚至家人的名下

而且一个项目结了,资金又投到另一个项目上,但此时出资方早就不是B先生了。

换句话说,B先生和自己的资金渐行渐远。

事件的转机出现在B先生父亲身故之后——B先生决定把这么多年的账目理清楚

于是B先生找到了汪律师,请她帮自己和那位合伙人“朋友”做好开发和创业相关的合同,把合作规范一下。

谁料面对B先生的此番要求,那位“朋友”却突然说:

“他的脑筋有问题,这些项目都是我们家族的,与他何干?”

但事实上,投资的启动资金的确是B先生提供的,怎么能说不认就不认呢?

而随后展开的诉讼,堪称又一次“长跑”

汪律师提醒:华人朋友在合作之前最好要完成一个“基本动作”,就是将合作的细节需要完成的指标投入多少利润如何分成如遇变故将如何处理等等事项,逐一书写出来

营商不能单凭一个“信”字,而且把所有事情都用白纸黑字的合同先落实了,也能避免许多后续的麻烦。

防患于未然婚,姻财产公证不可少

最后我们来看一起遗产纠纷的案例。

C女士和丈夫是在美国领的结婚证。

但天有不测风云,当他们孩子刚满半岁的时候,C女士丈夫突然在出差途中离世

除了操办身后事,丈夫留下来价值的上亿遗产如何分配,自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而就在这时候,她丈夫的“前妻”突然以“妻子”的身份出现,向法官要求分财产

C女士就纳闷了,据她所知,丈夫和前妻已经离婚20多年了,现在唱到底的是哪一出?

随着事件的展开,C女士才发现,这和不同国家的婚姻制度,有着巨大的关联。

据了解,C女士的丈夫在认识C女士之前,偶尔也会到新西兰和前妻以及女儿见面,两人也会陪着女儿一起外出旅游,拍摄全家福。

所以,前妻一直以此为据,向法院表示“自己才是死者的妻子”

那么一来,C女士就被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如何向法院证明自己才是伴侣过世时的真实配偶

如今,这起诉讼至今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所有财产依然冻结着

汪律师提醒,根据新西兰的法律,对比亲生子女,配偶或伴侣(包含事实婚姻关系)有申请遗产管理权的优先权。

而像上面这个案例中,涉及配偶或伴侣认定的话又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在进入或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做好财产的公证,乃至保险遗嘱的设定,都是对关系双方权益的最好保障

奥克兰大学法律系毕业、从业20余年的汪君尊律师有丰富诉讼经验,也乐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法律专业上的问题。

不知汪律师就上面几个案例的讲解,能否让大家对在投资中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呢?

接下来,汪律师还会定期与各位分享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相关知识,敬请期待。

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法律建议或意见。文章内容仅适用于新西兰法律环境,具体情况可能因个案而异。如需专业法律咨询,请务必联系持牌律师或相关法律机构,以获得针对您个人情况的法律建议。本文作者及发布方不对因依赖本文内容而采取的任何行动或决策承担法律责任。

Read more

奥克兰房地产有人“零风险倒卖”,一单赚5万

奥克兰房地产有人“零风险倒卖”,一单赚5万

* 房产交易商通过逃避消费税(GST)低价买卖新建联排屋,实现零风险套利 * 新西兰税务局(IRD)发现本财年已有高达1.5亿纽币的GST及所得税未缴 * 业内人士称此类逃税行为正加剧市场恶性竞争,令守法开发商难以生存 在当前房市低迷、买家稀缺的背景下,一些房产交易商正在非法规避缴纳GST,以更低价格购买和转售新建房屋。 据一位小型开发商透露,他近期在奥克兰南区新建的联排别墅就收到了三份明显低于市价的报价,对方均来自意图逃税的房产交易中间商。 这名开发商称,如果按照法规,他建成一套价值80万纽币的新房,必须预留10.5万纽币的GST向政府缴纳。 但若对方也是GST注册公司,交易可被归类为“零税率”(zero-rated),开发商可按69.5万纽币卖出(低于80万 - 10.5万GST),由买家承担GST义务。 但问题在于,这些交易商随后将房屋以低至75万纽币的价格转手,既未按规缴纳GST,也赚取了超过5万纽币的差价(75万 - 69.5万 = 5.5万纽币)。 “他们要么清算公司让政府追不到债,要么干脆不申报这些交易。” 这种策略使房产交易商在无需承担GST成本的情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10年“只还利息”贷款来了

新西兰10年“只还利息”贷款来了

新西兰最大银行ANZ近期推出一项重大房贷政策调整,允许投资房贷款客户申请最长达10年的“只还利息”(interest-only)期限,是此前最长5年的两倍。 该举措引发专家和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ANZ发言人表示,此举是对住宅投资者长期以来反馈的回应,很多客户希望能有更长的只还息贷款选项。 “这一调整简化了流程,客户在贷款初期就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只还息期限。” 对此业内意见不一。有房贷顾问认为这将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有人指出这更像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 Opes Partners的首席经济学家Ed McKnight指出,目前大约40%的投资性房贷在发放时都是只还息,因此新政对借款人有吸引力。 他认为,这能释放更多现金流,也让投资者感到更安心。 不过他也提醒,申请人仍需在20年内还清本金,而非通常的30年贷款期。 NZ Property Investor的发言人Matt Ball表示,这项新政对银行和投资者都是双赢。“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还息是扩大房产组合的常见策略。ANZ的时机选择得很好,许多贷款者正好从高利率固定期转出,寻找再融资方案。” 而Tella的首席执行官A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越南制造”模块化小区接近完工

奥克兰“越南制造”模块化小区接近完工

位于北岸Northcote的模块化公寓项目Elevation,总投资高达1.5亿纽币,目前距离完工仅一步之遥,开发商TLC Modular预计将于今年12月前交付。 该项目共计183套公寓,由总部设在胡志明市的TLC Modular公司开发与进口模块,采用越南制造的模块化建筑技术进行组装。 TLC Modular首席执行官Alistair Sawer表示,项目原计划早已完工,但目前已落后大约一年。 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模块先运抵Northport后需再从Whāngarei运输至Auckland。 外界有声音批评施工效率低、利息成本高,但TLC拒绝透露建设成本,仅表示预计项目完工后总估值将在1.4亿至1.5亿纽币之间。 Elevation位于Lake Rd与Fraser Ave交叉口,靠近Northcote Rd/Ocean View Rd环岛,分为两个主体楼: * Onepoto:靠近Fraser Ave的小楼,共79户,69个车位 * Onewa:临近主路环岛的大楼,共104户 每栋将独立设立业主委员会(body corporate),但目前Sawer未透露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住公屋,领32万福利,新西兰女子偷偷买下50多万房产

住公屋,领32万福利,新西兰女子偷偷买下50多万房产

一名名叫Maryna Chuyko的新西兰女子,在涉嫌长达13年的福利欺诈后,买了一张飞往美国的单程机票。 长达13年的“隐瞒”,涉嫌骗取超32万纽币 新西兰社会发展部(MSD)于今年2月开始调查来自Whanganui的女子 Maryna Chuyko,发现她自2012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通过隐瞒房产信息,持续领取政府提供的“与收入挂钩的住房补贴”(income-related rent payments),总金额高达324,980.25纽币。 尽管她自2007年9月至2025年3月期间都被登记为公屋住户,但在这13年中,她不仅拥有一处房产,还曾与前伴侣共同持有第二处物业,却从未向MSD如实申报。 房产交易引发警方行动,房屋遭法院“冻结”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她所拥有的一套房产已挂牌出售。 这套房产的议会估值为195,000纽币。 为防止资产流失,警方向高等法院申请依据《犯罪收益(追缴)法》(Criminal Proceeds (Recovery) Act)对该房屋实施财产限制令。 上月,警方在听证会上指出,Chuyko多次提交给MSD的表格中,从未申报自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