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今日宣布推出一项全新签证——商业投资者签证,英文Business Investor Visa,简称 BIV。该签证目的是吸引海外企业家来新西兰投资经营企业。

根据政策,外国企业家若向一家现有新西兰企业投资200万纽币,将获得快速通道,有望在一年后取得新西兰居留权。

若投资100万纽币,则需经过三年“工作—居留”通道方可转为居民签证。

申请人既可以直接收购企业,也可以入股至少 25%,但需满足最低投资额要求。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均可申请“商业投资者居留签证”。

被投资企业基本标准

被投资企业需满足条件:企业至少运营五年,达到一定财务门槛,并雇佣不少于五名全职员工。

若企业价值超过100万或200万纽币,投资者需至少投入企业总值的25%。

但部分行业被排除在外。

被排除的行业包括成人娱乐、便利店、快餐连锁、赌博以及移民中介等。

今早问答中,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回答说,像Vape shop店这类,也是被排除的。

“为什么成人娱乐行业(新西兰合法)会被排除?”主持人追问。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一时语塞,想了想说,“可能是道德的因素……一种社会的契约……”

签证申请人还需符合年龄(55岁以下)、英语能力、健康、品格及商业经验等要求。

投资需要在新西兰创造至少一个本地公民或居民的全职工作岗位。

商业投资者签证BIV将于今年11月起开放申请

新西兰将在10月发布更多细节,包括如何与Active Investor Plus签证进行对比,帮助投资者选择最合适的签证途径。

设定名额进行控制

今早主持人问:“有网友说,每次Erica Stanford官宣新政的时候,就好像新西兰越来越cheap了?”

Erica Stanford否定了这种看法。Erica Stanford认为100万如果投给新西兰企业的话,已经是相当一笔钱了。

“你想象一下新西兰的企业主,接近了退休年龄,希望把生意卖掉,但是在新西兰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接盘……”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在接受采访时说,她预计首年将发放约100份此类签证。

这个签证不像新西兰投资者签证(俗称“黄金签证”,500万纽币起步),新签证是有名额限制的。

Erica Stanford表示,这不会是奥普拉式“人人都能获得签证”的情况。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说,商业投资者签证将为新西兰带来海外资本,帮助“维持并创造就业、提高收入,并为全国现有企业注入新活力”。

她强调,该类别签证比之前的创业类签证更具针对性,规则更清晰,申请和审理更简便。

新西兰这一做法,相当于重新激活已经濒临死亡的创业签证(又称企业家签证)。

旧版“企业家签证”关闭

随着新的商业投资签证的发布,半死不活的旧版企业家创业签证也宣布关闭。

移民局宣布:“企业家类别”现已正式停止受理新的企业家工作签证申请。

新西兰创业签证在几年前更改规则后,变得几乎无人申请,形同虚设。创业签证申请要达到“高价值企业”标准,但未明确量化指标。加之审批标准“模糊、缺乏确定性”,导致申请和审批双双下滑,沦为一盘“死棋”。

今年迄今只收到36份创业类别工作签证申请,已审理的17份中,4份撤回、5份被拒、8份获批。拒签原因多为“不符合吸引创新、高增长企业的初衷”。

旧版签证停止接受申请后:

  • 已递交申请者:如果您近期提交了企业家工作签证申请,移民局将根据您申请时的相关规定继续处理。但若您主动撤回申请,已支付的费用和附加费将不予退还。
  • 现持有签证者:目前持有企业家工作签证的人,仍可申请居留权,因为“企业家居留签证”(Entrepreneur Resident Visa)仍然开放。若您需要更多时间来满足居留要求,仍可申请企业家工作签证的续签,以维持您的居留通道。

早前,奥克兰商会首席执行官、前国家党党魁Simon Bridges发声表示,再不给刺激经济真的不行了,要求给奥克兰经济一些新政策。

今天,Simon Bridges对商业投资签证新政表示欢迎,称其可与现有的Active Investor Plus签证(即“黄金签证”)互补。

他认为,这将为奥克兰带来急需的现金流。“如果把奥克兰比作一家公司,现在正面临现金流问题。100万和200万的资金注入将非常有利。”

移民部长今早还表示,学生签证也做了”操作层面的调整“,以让更多国际学生来新西兰。

与此同时,新西兰还将在近期(“几周内”)宣布对外国人购房禁令的调整。

目前的禁令限制了非居民和非公民购买现有住宅的能力。

但新政策大概率会允许高额投资者购房,目前购房门槛尚未公布。外界预计会与Active Investor Plus Visa(需500万或1000万纽币投资)挂钩。

Reference:
https://www.nzherald.co.nz/nz/politics/new-investor-visa-announced-as-speculation-heats-up-over-foreign-buyer-settings/PSOIYH4YKZBRDNKZTTDNFVAJOU/
https://www.newstalkzb.co.nz/on-air/mike-hosking-breakfast/audio/erica-stanford-immigration-minister-on-the-new-business-investor-visa/
https://www.immigration.govt.nz/about-us/news-centre/entrepreneur-category-closes-business-investor-visa-offers-new-immigration-options-for-investors/

Read more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西兰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坚称,全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将会弥补不足,为低迷的经济注入活力,并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Stanford表示,将于11月推出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取代此前的企业家工作签证。 她批评旧签证“失败”,申请率低、拒签率高。 新签证提供两条投资路径: * 投资100万纽币,三年后可申请居留权; * 投资200万纽币,12个月即可快速获得居留权。 不过,条件限定为必须投资在能创造就业的成熟企业。 Stanford强调:“他们能通过投资新西兰企业创造就业——而且是更高薪的工作。” 她同时指出,过去批准过成人用品店、烟草店和连锁加盟等项目,带来了问题。新签证将严格排除便利店、快餐店及各类加盟业务。 Stanford预计,新计划首年大约会吸引100-150名投资者。 她认为,这足以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尤其有助于那些想退休或转让生意却迟迟找不到买家的业主。 她还特别强调,住宅物业投资被严格禁止,投资人必须先获得居留身份并在新西兰居住规定天数,才能购买住房。 “这不是关于住宅房产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如果发现房地产市场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干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奥克兰北岸一户人家近日遭遇惊魂事件:有人掌握了他们的住址,并匿名送来一封带有威胁意味的信件,让全家人心生恐惧。 这封信并非通过邮政系统投递,而是直接送到家门口。 据悉,事件源于8月15日早上7点半左右,18岁的女儿驾驶母亲的车在奥克兰海港大桥匝道上行驶时,疑似发生的“危险变道”行为。 恐吓信内容 信件顶部写着母亲的全名和住址(因车辆登记在其名下),正文则写道: “关于8月15日星期五上午7点30分,奥克兰海港大桥上匝道的事情。如果你要像个混蛋一样开车、差点引发事故,那就别对一个能查出你住在哪里的人这么做。” 署名仅为“那个你差点逼下路的人”。 女学生的父亲表示,起初他没放在心上,因为当时妻子并未开车。 但很快他发现,原来当天早上是女儿借了车。 他虽然对女儿可能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感到不满,但更担心的是,有人可能“滥用职权”获取了家庭的私人信息。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路怒症了,这是滥用隐私权限,对一个18岁女孩做出威胁,非常非常可怕。” 他说,女儿完全不记得有任何险情,当时也没有与其他车辆接触,更没听到鸣笛警告。 现在,妻子和女儿都感到心神不宁,不确定是否有人在暗中监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共部门的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平均每个职位约有30名申请者,是两年前的三倍半。 今年上半年,共有大约28.6万份申请,竞争1万个新西兰公共部门职位——平均每个岗位收到28.5份申请。 这些数据来自绿党公务员事务发言人Francisco Hernandez,他从75个公共机构收集了近五年来的招聘信息,包括每年上半年岗位空缺数量以及申请人数。 例如,社会发展部在今年前六个月发布了约1000个职位,吸引了近2万名申请者,平均每个岗位约有20人竞争。 警方情况类似,共发布814个职位,收到18,188份申请。 而惩教署则更为夸张,518个职位共吸引48,455人申请,平均每个岗位有80人竞争。 一则招聘广告可能对应多个相似岗位,同时,许多求职者也会同时申请多个职位。 其他部门的求职竞争情况: * Oranga Tamariki:平均每个岗位17份申请 *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38份申请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SIS):每个岗位74份申请 * Crown Law:13个职位共收到460份申请,平均35人竞争 * 水务管理局:13个职位305份申请,平均23人竞争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商家被清算了 ,却还收我$5000订金!”

“商家被清算了 ,却还收我$5000订金!”

上周宣布清盘的新西兰家电零售商Kitchen Things正引发越来越多顾客的不满。有人称在公司已进入清算后,仍收下了数千纽币的订金。 这位匿名客户告诉NZ Herald,上周三上午,他没有刷新闻,未能及时了解当天Kitchen Things被宣布清算。周三下午,他按照之前约定,向Kitchen Things支付了5500纽币的订金。 而Kitchen Things是当天上午被ASB银行指定托管人接管。“ASB银行没有提醒我们,当天下午仍允许向Kitchen Things付款。”他说,“我们完全不知情,支付了订金。”该客户质疑,银行应更积极阻止类似付款。 同时还质疑,为何托管人宣布接管后,仍允许Kitchen Things继续收取订金。 ASB发言人回应称:“Kitchen Things的账户已交由托管人,我们无法阻止付款,也无法获知付款具体用途。托管人正在直接与相关客户沟通后续步骤。” 另一些顾客的抱怨则集中在已付款却收不到货。 一名女性顾客表示,她在8月15日通过Kitchen Things购买了一台冰箱冷柜,并支付了全款及200纽币运费。 “当天我们和Kitchen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