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俚语

kiwi-slang-smoko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俚语 Smoko

新西兰人喜欢抽烟,虽然这里的烟草税非常非常的高,但是阻挡不住尼古丁为人们带来的快感和闲适。有些时候,完全不抽烟的新西兰人也会跟你说,taking smoko,那么,他们是想跟你去抽根烟吗? 错啦,被新西兰的俚语“骗了”。 虽然 smoke 发音很像 smoko ,但是完全是两回事儿。Taking smoko 指的就是工作、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后的“茶歇”时间,也就是 Tea time / Tea break。例如,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中雇主都会给雇员每天各一次的上午茶和下午茶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这两个 tea time 是带薪的啦~ 下次记得啦,您工作中的同事、或者您的朋友跟您说 taking smoko / sitting down for smoko / having smoko 的时候,可别兴冲冲的拿根烟就跟着别人往外走哦,人家可不一定说是要跟您去吞云吐雾的~~当然了,

By KANNZ
农历鸡年 Year of Rooster

新西兰知识

农历鸡年 Year of Rooster

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朋友也经常会给本地的社区带来新的文化,而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本地的新西兰人也渐渐的知道了中国人说的“风水”,“阴阳”,“五行”,“十二生肖”。尤其是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由于这里的华人移民众多,在这座超级城市中可以随处看见本地商家为了吸引华人而在农历新年的时候贴上“应景”的广告标语,毕竟中国游客和本地生活的华人都是最具有消费力的顾客群体。 如果您生活在新西兰,跟本地的KIWI朋友聊天的时候,多少会谈起2017年是“鸡年”的话题,那么您知道如何与他们形容这个“鸡年”吗?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农历鸡年,Year of Rooster Rooster在英文中是雄鸡、斗鸡、气宇轩昂的意思,最贴切传统中国文化中“鸡年”的意思。可是偏偏在英语中又有很多的关于鸡的单词,例如母鸡 Hen ,小鸡 Chicken , 公鸡 Cock 等等,但是要知道,这些可都不能用哦。 因为就像汉语中“鸡”在近些年有“跑偏”的意思一样,

By KANNZ
crossing-the-ditch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俚语 Crossing the Ditch

新西兰是一个岛国,远离其它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新西兰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态环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岛国的地理特征也让新西兰的经济比不上自己的好邻居澳大利亚;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居民持有本国的护照,可以在对方国家享受几乎所有的公民待遇,也不需要签证,所以不少的新西兰人和澳洲人,都持有护照频繁往来于两地之间,旅游度假、出差工作、甚至是永久移民到“另一边”。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是终日波涛汹涌的塔斯曼海 Tasman Sea,从新西兰出发向西,越过这片海洋就能够来到澳大利亚最繁华的东海岸地区。在澳洲英语和新西兰英语之中,都把塔斯曼海俗称为 The Ditch,新西兰人想要去澳洲,或是澳大利亚人来新西兰,都会用一个俚语 Crossing the Ditch;它的意思就是,越过这片海,到达另一边。 当然了,澳洲人到新西兰旅游或是工作,也会使用同样的俚语 Crossing the Ditch。 多一点知识:大西洋的北段被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英国人俗称 the Pond ,在英国与美国、加拿大之间的旅行,与新西兰/澳大利亚之间的 Crossing

By KANNZ
is-pukeko-deliciou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紫水鸡Pukeko能抓吗?好吃吗?

新西兰的野生禽类紫水鸡Pukeko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鸟,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广泛分布在新西兰南北二岛的土地上,从人口稠密北岛最大城市奥克兰,到人烟稀少的南岛坎特伯雷地区的农场,都能够看见这种腿长好动、一身蓝紫色羽毛的大型湿地鸟类。华人朋友们总喜欢尝个“野味”,有些时候紫水鸡入侵到自家院子中的时候,脑子中会闪过一个念头,这东西能抓吗?抓了能炖了吗?炖了好吃吗? 看新西兰站长先为您介绍一下新西兰人对于紫水鸡的几个俚语称呼,Pukeko是从毛利语过来的“官方名字”,新西兰人有时候昵称紫水鸡为Swamp Hen(沼泽母鸡),Pook或者是Blue Pheasant(猎人喜欢这么称呼它们)。猎人?您没看错,既然前面提到了猎人,说明紫水鸡在新西兰境内是可以被捕猎的。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其实紫水鸡的适应能力很强,虽然它是一种沼泽栖息(择水而居)的鸟类,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它们一样可以在人类的地盘活得很快活。紫水鸡不仅在新西兰境内有,在整个太平洋岛国地区和澳大利亚的东部和北部都能见到;它们是伟大的“奔跑者”,如果发现了危险它们在绝大部分时候会选择用细细长长的

By KANNZ
have-a-good-one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口头语have a good one

在新西兰有很多常用的英语口头语,在正式的英语教材上却看不到。例如,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您结账完毕后,常会说一句you have a good one,尤其是在傍晚和晚上的时候,工作人员是不会向您说have a nice day/have a good day之类的,十之八九会直接说have a good one。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怎么用? 其实,have a good one基本上等同于goodbye或者have a nice day,它更为口语化、可以让人感觉更为亲切和随意一些。但是,have a good one多用于你不太认识或者了解的人,所以超市员工对您说这句话就是非常合适的。另外,这东西真的很口语,说这话的人也就真的是“顺口说说”,您好不好、

By KANNZ
qiong-bai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穷白”什么意思?

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圈有一些“自创”词语,这些词语说给国内的人听、还需要颇费一番口舌才能解释明白。“穷白”,就是一个能够从新西兰华人口中听到的词语,用于形容一些“家底不厚、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又非常歧视外来移民、尤其是华裔移民的白种人”。有些朋友认为“穷白”来自于汉语成语的“一穷二白”,但它们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穷二白”其中“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主要用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而新西兰“穷白”的意思指的是“贫穷的白人”,这些人不仅在物质上不富裕、而且在精神层面也是相当贫乏、行为粗鲁、对于物质基础超越自己的其它有色人种还有一些不平等的看法;这些低素质的人经常把莫名其妙的怒火撒向华人、没有任何原因的就使用肮脏的字眼谩骂和诅咒华人。“穷白”这个词最有可能兴起于新西兰某大型中文论坛,部分网友在受到这些低层次的白人欺负后,上网发泄并自创该词语(也有可能来源于英文的Poor White这个词组),由于很多网友感同身受、这个词又“朗朗上口”而且相当贴切,所以迅速的传播开来。 新西兰是一个开放、平和、包容的国家,

By KANNZ
[短百科]新西兰俚语Mountain Oyster

新西兰知识

[短百科]新西兰俚语Mountain Oyster

新西兰南岛最南的小镇布拉夫Bluff产出的生蚝Oyster全球有名,而且不仅是布拉夫,新西兰全境内产出的生蚝都是鲜美多汁并且能够增强机体能力。不过有些时候,您到一些本地人的家中吃烧烤,或者在一些传统的Kiwi小镇餐馆点餐,您会听到一种叫做Mountain Oyster的食物;并且往往别人跟您说起这东西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坏坏的笑容”;也许您会问了,这生蚝是产在大海之中的,Mountain oyster,难道山上也会有生蚝吗?实际上这东西跟生蚝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就是“羊蛋”:) image source: wikipedia images 之所以叫做mountain oyster,指的是羊蛋蛋跟生蚝的功效相似,可以增强人体的精力和技能,让食用者感到浑身充满力量;而“奉献”者山羊/绵羊们,往往都是在山区的草原上活动的,所以,新西兰才有了这个俚语Mountain Oyster。下次新西兰本地人跟你说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可千万别傻傻的想,“山上生产的生蚝是什么东西?”哦~

By KANNZ
cul-de-sac

新西兰投资

新西兰无尾街Cul-de-sac

无尾街是新西兰城市、城镇很常见的一种街道方式,这种街道长度有限,在入口的街道名牌上会标明No Exit的字样。新西兰人很喜欢这种无尾街上的房产,因为这种街道车流量少,街道安静,小孩子在街道上玩耍相对安全;另外,无尾街上的房屋治安也较好,因为小偷小摸们也“不喜欢”被警察“堵个正着”“瓮中捉鳖”。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那么用英文如何形容无尾街呢?最“新西兰”的说法,就是cul de sac,音标/ˈkʌldəsæk/;也可以写作cal-de-sac。cul-de-sac 的本来意思是“袋底”(sac是袋,cul 是底),英语国家都有这种说法。默认的来说,不是“死胡同”或者“此路不通”的街道就能被称作cul-de-sac的,因为一条路不仅要符合No Exit的规则,还要在街道的末端,有一个能够提供车辆掉头的、圆形的路面空间才最符合cal-de-sac(一个布袋子也是口小肚子大,对不对?

By KANNZ
auckland-westie

新西兰知识

[短百科]奥克兰西区人Westie

形容奥克兰的西区人,有一个“亦褒亦贬”的俚语Westie。奥克兰的西区、也就是Waitakere City,它的面积很大,包含了Massey, Te Atatu, Henderson, Sunnyvale, Glen Eden, Titirangi, Ranui,甚至还有New Lynn, Avondale等等比较靠近奥克兰中区的地方。 从前,很多西区人自称为Westie,因为他们对这个词感觉到自豪,传统的西区人单纯而勇敢、骄傲而善良。但是近些年来Westie有向贬义发展的趋势,如果一个居住在其它地区的奥克兰人说谁谁谁是“Westie”,那么恐怕潜台词里面是“粗鲁、傲慢、土气”等等含义。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居住在西区的华人朋友很多,本文没有冒犯之意,仅作新西兰知识普及。欢迎西区的朋友在本文下面发表评论,谈谈您对Westie这个词的看法。

By KANNZ
rain-check-in-sales-season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购买特价商品时候的Rain Check是什么意思?

每年新西兰的商家们总会在某几个时间节点上做几次大型的商品折扣促销活动,在这些“疯狂打折”的日子里,商品半价不算什么新鲜事,只卖原价十分之一的事情都时有发生。超级特价自然会让消费者蜂拥而至,抱得便宜归;但是有些时候,一些特价商品在抢购开始后被“秒光了”,或者商店的库存发生了“对不上数”的情况,造成顾客无法买到心仪的便宜货,十分扫兴。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这个时候,您不需要担心,因为大部分商家会为消费者考虑,同意给您一个“Rain Check”,让您过两天“到货了”,继续使用特价购买。新西兰作为纯正的英语环境国家,在全球文化交流十分迅速的当下吸收和接纳了很多外来词语和俚语。而前面说到的“Rain Check”实际上就是借鉴美国俚语而来的一个词组。 Rain Check是美国的流行口语,美国人喜欢职业棒球比赛,但是有些时候球赛当天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造成比赛取消;不过观众可以领取“雨票”或者使用原本就有的球票票根作为“雨票”,球赛改期的时候再行观赏,不会有任何另加的费用。这就是Rain Check的由来;而被引入Sales大拍卖季节的时候,商家看到您

By KANNZ
bach

新西兰旅游

新西兰度假屋 Bach

新西兰的俚语特别多,Bach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些新西兰本地人一到假期,就大包小包拉着全家,去”Bach”了,如果您是刚刚来到新西兰,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Bach是什么啊,听音乐会吗?实际上它是一个标准的新西兰俚语,意思是靠近海边或是湖边、专用于全家度假的房子;拥有一个Bach,是新西兰中产阶级的象征,也能够从侧面证明屋主“能挣钱、会活着、很讲究”。 image source: wikipedia images 新西兰家庭度假屋Bach简介 Bach,您知道怎么发音吗?巴赫?音乐家?实际上它是一个新西兰俚语,与英文batch的发音相同,专指的是面积不大的、用于度假的、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湖边或是海边的小屋子;平时Bach里面可能没有人居住,一旦到了假期,厌倦了大城市平日生活的屋主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到这里来度过悠闲且没有人打扰的时光。 Bach这个词大约出现在1950年代,那个时候新西兰国内的主要干道基本已经修建完毕,交通开始发达起来。随着拥有私家车的家庭不断的增多,一些以前人迹罕至却又风景秀丽的地方,渐渐的修起了一些两房或是三房的小屋子,通常都是位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By KANNZ
baggy-pant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青年人的跨裆裤Baggy Pants

新西兰的年轻人,永远都跟随着英语世界的潮流,无论是美国的、英国的还是澳大利亚的流行文化,只要是英语国家中最“新潮”的东西出现了,几天或是几个月后,就一定能在新西兰的街头被看到。也许您在新西兰的街头行走或是游览的时候,看到一群十几岁的男孩子们(Teenagers),穿着露出了内裤的长裤在街上招摇而过,千万不用惊讶,因为这就是从美国过来的跨裆裤文化Baggy Pants。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跨裆裤Baggy Pants简介 跨裆裤,是一种裤腰很低、将内裤外露的裤子,它的英文名称是Baggy Pants,或者叫做Sagging,它是一种从美国黑人社区中兴起的裤型,而这种潮流在影响到了主流的美国青年社会后,传向了全世界。关于这种裤子的起源,一说是方便美国某些族裔的人在超市中偷东西,一说是这种裤子在监狱中有“奇妙”的用途(请百度“跨裆裤”)。 无论如何,当英文歌坛的小天王贾斯丁·比伯Justin Bieber在视频网站和娱乐新闻上不停的穿着这种裤子显摆的时候,远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小男孩们立刻爱上了这种能够体现他们个性的裤子。尽管华人家庭比较传统,但是

By KAN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