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上当经历

a-story-of-internet-fraud
加拿大网友投稿,站长认为这事情在新西兰也会出现,所以放过来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曾与骗子打过交道,当然,所谓交道,基本都是对方发来某个中奖邮件或信息被我无视,或是电话接通后对方刚踌躇满志讲第一句话就被我挂断。到温哥华后,也收到很多次骗子电话,内容稍微洋气了一点,开头总是“这里是中国领事馆,您有一份包裹待领取……”,由于手法太拙劣,我听到这儿就听不下去了,立刻挂断。基本上电话转来转去最后收到的信息雷同:你的身份被盗用了,你卷入了毒品/金融诈骗/走私/……交易,为了证明清白,你需要将全部银行账户资金转入XXXX账户……感觉换汤不换药,没创意。以前我对于会被骗子骗到这件事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么拙劣的手段居然也有人中招,智商捉急啊。但没想到自认为智商一直十分在线的自己,也有一次不幸中招,事情虽已过去一年,损失也不是很大,但回忆起来仍然有种智商突然掉线的羞耻感。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突发奇想要登陆北美著名大超市Costco的网站,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新出的coupon。飞速输入网站,一点回车键,Costco那熟悉的页面展现在眼前。真是来得早不如来的巧,突然跳出一个有关于Costco服务评价的问卷调查,我一看问题不是太多,还会有小礼品,就决定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把五道选择题选好了,然后点了提交。提交后不到一秒钟,又跳出一个页面,说明为了答谢提交问卷,可以选择一个优惠或者免费的赠品。我看了一下,好可惜诶,有一个赠品是以29刀的价格买mini iPad3,已经sold out了,其他赠品都不是太吸引我,除了一个面部精油套装,全免费,只需要支付邮寄费用即可。我突然想起国内有那种赠品免费,邮费上百的骗局,心中警铃响了一响,准备一会儿提交时如果赠品邮费很高,就取消。要说网站设计的还挺贴心,我把地址确认后,邮寄费用就出来了,8美刀,从美国邮寄过来8刀,不算贵啊,我放心了。精油套装标着零售价99刀,我还特意又上这个精油品牌的官网查看了一番,貌似评价也还不错呢,这么看付8刀邮费,不亏。又再三确认了一下选择精油套装的条款,没有运费以外的任何附加费用,然后愉快的填好信用卡信息提交了订单。几乎在提交后的下一秒,手机就收到一条扣款信息,10加元还有小零头,我没太在意。邮箱里很快也收到了一封确认订单的邮件。一切都与我以前在不同网站上购物的流程差不多。我愉快的关闭了页面。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突然想起我登录Costco网站要查coupon的事儿还没做呢,又顺手点开了另一个浏览器准备查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不是顺手点了另一个浏览器,搞不好还发现不了被骗一事。因为是另一个浏览器,Costco的网站需要再输入一遍,我就又飞速输入了一遍,点回车,这一次没有再跳出问卷调查,我还想设计还满贴心的,知道我已经答过一次了。但点开了几个页面看了看之后,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异样之感,总觉的这个Costco网站与我刚才答问卷的那个Costco网站说不出有点什么不一样。我又打开之前用过的浏览器,找到地址栏记录的地址,点击,页面展开,问卷调查又跳出来了。我心里一惊,仔细对比两个网站,愕然发现,有问卷的这个网站的网址是Costca,天啊,一个字母之差,我遇到李鬼了。呆坐了5秒钟,我赶紧致电银行,要求挂失信用卡,然后又讲述了一遍之前的下单经历,询问银行方面能否取消这笔交易。银行客服倒是态度很温和,告诉我这样的诈骗事件时有发生,我立刻挂失卡片,避免了更多的损失。但这笔10刀的预授权已经给出,由于不是被盗刷所以无法直接追回,需要我先联系商家,看看能否对方取消我的订单,如果对方拒绝,再联系银行做申请,尝试追回该笔款项。我听完后觉得说的也有道理,应该先联系商家看看。于是结束与银行的通话,马上发了一封邮件给商家,这个商家自然不是冒牌costco的costca,而是提供精油赠品的商家。我按照收到的订单确认邮件里的邮箱地址发了一封邮件过去。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订单确认邮件里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地址,与官网上是一致的。所以我略作思量,并没有在邮件里提李鬼网站云云,只是说不到一小时前,我曾下过一个订单,现在我申请取消这个订单。邮件写好发出后,我松了一口气,觉得最惨不过是损失10刀邮费,当付学费了。

事实证明,我还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先收到了商家的一封确认订单取消的邮件,心里窃喜了一下下,以为这个事情就了了。但收到这封邮件后过了不到一刻钟,我又收到另一封邮件,差点一口血喷到键盘上。这封邮件是什么内容呢,是说我之前曾申请了一份免费赠品,由于对该产品很满意,申请了该产品的定期送达服务。我们很荣幸您选择我们的产品,也很高兴为您提供每月寄送产品的服务,预计每月将从您此前登记的信用卡中扣款129美元云云。

愤怒与急痛攻心之后我冷静下来,又再次致电银行。这次我也不准备要回那10刀邮费了,更严重的事情是我要确定这个无良商家无法每个月从我的信用卡里扣款。又把我愚蠢且悲惨的经历讲了一遍,银行客服的态度仍然很和蔼,保证我的卡已经挂失了,任何商家都无法再从该卡上划款。我略微有些安慰,而后马上愤怒的写了一封邮件,向精油卖家表明我不要赠品了,不用给我寄!我也从未订购过按月送货的服务!半个小时后,收到了一封邮件,其内容十分让人愤怒。讲了两点,一是赠品已经进入物流环节,无法取消;二是我索取赠品就默认日后会按月订购产品,上一封邮件只是提醒,实际货品寄送事件以寄出通知为准。这封邮件的第一点还算是答复了一个问题,但第二点就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而且摆明了一幅坑人的嘴脸。怒向刀丛觅小诗,我又急又气文思如泉涌,马上回复了一封更加义正严辞的邮件。但直到第二天,也没有收到回复。第三天,周日上午6点,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吵醒,一看号码是从美国打过来的,按掉没理。过了几分钟,又响。难道真有事儿?我清醒了一些,接通电话,居然是无良商家,叽里呱啦讲了足有五分钟,自我介绍就用了三分钟,但核心内容只有一点,无论是赠品订单还是月购订单都无法取消,因为他们已经备好货了。WTF,那一瞬间,我真是痛恨自己的半调子英语,抗议得十分无力。

挂了电话,又煎熬了几个小时,看已经上午10点了,我打电话给一位本地朋友,祥林嫂一般的将我的上当经历以及后续与无良商家的沟通情况讲述了一番,隔着电话我都能感觉到朋友在那头憋着想笑,说实话,我在愤怒之余也挺哭笑不得的。朋友告诉我一般这种情况,信用卡注销了,对方无法从卡上扣款,就不会再给我发货。所以那个月购不需要担心,但10刀邮费估计就当缴智商税了。我总算安心了不少。

半个月后,我居然收到了赠品。当时我出差在外,同事帮我代收了,所以我的拒收计划也没有实现。拿到包裹打开,一瓶模样很正常的精油,貌似质地也还可以,而且说实话,单凭包装,也对得起10刀邮费。而这样一款产品,如果摆在商店里,我未必不会考虑买。但是何不踏踏实实做生意赚钱,非要用这种手段呢?我有些替这款产品惋惜。对了,那个李鬼网站,我第二天再试图登录的时候就发现它消失了,也不知道如我一样上当的人有多少。

Anyway,回想起这段上当的经历,我深刻认识了一个早就认识,但居然自己还会违背的真理:人不能贪小便宜啊!!!祝大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能瞪大眼睛避免上当,骗子这一古老的行业,不分国籍。

a-story-of-internet-fraud

image source: pixabay

Read more

纽币大跌后,新西兰人出国旅游“很亏”

纽币大跌后,新西兰人出国旅游“很亏”

今年暑期计划出行的新西兰人,已经感觉到“汇率很亏”。 目前纽币汇率处在低位,尤其是纽币兑澳币,处在12年最低点。 同时,纽币兑人民币,纽币兑美元也都相对较低。 今天新西兰媒体有篇报道,专门讲新西兰人出国游感到“肉痛”。 纽币兑澳币的汇率已跌到近12年来的最低点。上周五一度触及1纽币仅能兑换0.8609澳币,虽然这两天稍有回升到0.87出头,但整体来看,纽币在外汇市场上明显不受待见,尤其是面对“澳洲表哥”。 外汇市场对利率变化极其敏感,而澳新两国的经济表现,也正走在不同的路线上。 ANZ策略师David Croy表示,澳大利亚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市场认为澳洲央行不会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大举降息;反观新西兰,数据则显示新西兰央行更有可能大幅降息。 “11月初,纽澳汇率跌破了2013年以来的交易区间,对做技术分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对于准备飞去澳洲度假的新西兰人来说,这个汇率依然会是个“现实冲击”。 好消息是:澳洲人来新西兰旅游就赚了。 ASB高级经济学家Mark Smith也指出,澳大利亚近期就业数据强劲,成为汇率变化的催化剂。澳洲10月就业人数增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The Warehouse宣布“成本重置”计划:会裁员

The Warehouse宣布“成本重置”计划:会裁员

The Warehouse Group今天宣布启动一项全面的成本重置计划,其中包括可能削减总部岗位以节省开支。 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Mark Stirton表示,股东期待“果断行动”,而他正是为此而来。 “我们的战略有两部分:一是立即降低成本以恢复盈利能力;二是继续投资能够强化The Warehouse集团长期实力的领域,例如门店、价格与产品品类。 “这些都是艰难的决定,我们不会轻易提出影响员工的变动。我们清楚这对团队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未来几个月,我们将以谨慎与尊重的方式支持员工进行咨询和变更流程。” Stirton表示,该计划会对总部岗位进行重组,但不减少门店一线员工的岗位。 The Warehouse Group发言人表示,目前无法确认受影响岗位数量。 “目前无法确认任何细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谨慎推进,以关怀和尊重的方式支持员工。” 集团同时考虑扩大与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TCS)的合作,可能进一步将业务领域进行外包,预计可在五年内减少多达4000万纽币的成本。 宣布成本重置计划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父亲为救儿子不幸遇害

奥克兰父亲为救儿子不幸遇害

距离奥克兰东区夺走一对父子生命的住宅火灾已过去六周。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如今,家属首次公开讲述当晚经历,揭开父亲为救最小的儿子而不幸遇害的细节。 当时身在雅加达的Yea Seul Park,收到住在奥克兰的妹妹发来的一条信息。 她妹妹与妹夫Jung Sup Lee及两个儿子(13岁和11岁的Ha-il)住在奥克兰。 信息的开头是:“昨晚家里起火了。” “只有大儿子和我逃了出来,Ha-il和Jung Sup没能跑出来。” Park看到后尖叫、哭泣,几乎晕倒。 她随即订上飞往新西兰的航班,经珀斯再转机到奥克兰。 抵达后,她立刻赶往医院探望。看到妹妹和外甥后,她一度感到宽慰。 “但我仍在寻找我的妹夫和Ha-il,希望还有生还的可能,希望消息弄错了,或者是我理解错了。” 10月2日凌晨约2点半,紧急服务人员赶到奥克兰Bucklands Beach的这处住宅。 这家人住在二楼,一楼有一名房客。 Park说,妹妹是被火势惊醒,她试图救出尽可能多的人,但火势过大,只得逃离。 “火灾开始后,Jung Sup冲进火海救儿子。那是妹妹最后一次看到他。 “他一定知道自己可能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The Body Shop重返新西兰

The Body Shop重返新西兰

英国知名美容品牌The Body Shop在停业七个月后正式重返新西兰市场。 新的本地特许经营商已在南岛尼尔森附近的Richmond开设首家门店,并上线了新的官方网站。 这标志着品牌在新西兰的重启——今年4月,The Body Shop新西兰因英国总部陷入财务危机而被迫清算,全国16家门店关闭,约70名员工失业。 彼时,英国母公司的倒闭及其后出售,使新西兰分部失去了财政支持。 原本的本地出售谈判未能达成,最终导致破产清算,债务约为1200万纽币,其中约一半为公司内部借贷。 如今,这个品牌以新西兰本地拥有的特许经营形式重新起航。 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起实现自然增长,未来几年计划在新西兰再开设至少两家门店,选址将以客户反馈与市场需求为导向。 英国总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ke Jatania对此表示,新西兰重新开业是品牌全球复兴的重要一步。 The Body Shop由已故创始人Anita Roddick于1976年创立,以天然美容产品、公平贸易、动物友善等“道德消费”理念而闻名。 Reference: https://www.rnz.co.nz/news/natio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