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上当经历

a-story-of-internet-fraud
加拿大网友投稿,站长认为这事情在新西兰也会出现,所以放过来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曾与骗子打过交道,当然,所谓交道,基本都是对方发来某个中奖邮件或信息被我无视,或是电话接通后对方刚踌躇满志讲第一句话就被我挂断。到温哥华后,也收到很多次骗子电话,内容稍微洋气了一点,开头总是“这里是中国领事馆,您有一份包裹待领取……”,由于手法太拙劣,我听到这儿就听不下去了,立刻挂断。基本上电话转来转去最后收到的信息雷同:你的身份被盗用了,你卷入了毒品/金融诈骗/走私/……交易,为了证明清白,你需要将全部银行账户资金转入XXXX账户……感觉换汤不换药,没创意。以前我对于会被骗子骗到这件事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么拙劣的手段居然也有人中招,智商捉急啊。但没想到自认为智商一直十分在线的自己,也有一次不幸中招,事情虽已过去一年,损失也不是很大,但回忆起来仍然有种智商突然掉线的羞耻感。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突发奇想要登陆北美著名大超市Costco的网站,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新出的coupon。飞速输入网站,一点回车键,Costco那熟悉的页面展现在眼前。真是来得早不如来的巧,突然跳出一个有关于Costco服务评价的问卷调查,我一看问题不是太多,还会有小礼品,就决定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把五道选择题选好了,然后点了提交。提交后不到一秒钟,又跳出一个页面,说明为了答谢提交问卷,可以选择一个优惠或者免费的赠品。我看了一下,好可惜诶,有一个赠品是以29刀的价格买mini iPad3,已经sold out了,其他赠品都不是太吸引我,除了一个面部精油套装,全免费,只需要支付邮寄费用即可。我突然想起国内有那种赠品免费,邮费上百的骗局,心中警铃响了一响,准备一会儿提交时如果赠品邮费很高,就取消。要说网站设计的还挺贴心,我把地址确认后,邮寄费用就出来了,8美刀,从美国邮寄过来8刀,不算贵啊,我放心了。精油套装标着零售价99刀,我还特意又上这个精油品牌的官网查看了一番,貌似评价也还不错呢,这么看付8刀邮费,不亏。又再三确认了一下选择精油套装的条款,没有运费以外的任何附加费用,然后愉快的填好信用卡信息提交了订单。几乎在提交后的下一秒,手机就收到一条扣款信息,10加元还有小零头,我没太在意。邮箱里很快也收到了一封确认订单的邮件。一切都与我以前在不同网站上购物的流程差不多。我愉快的关闭了页面。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突然想起我登录Costco网站要查coupon的事儿还没做呢,又顺手点开了另一个浏览器准备查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不是顺手点了另一个浏览器,搞不好还发现不了被骗一事。因为是另一个浏览器,Costco的网站需要再输入一遍,我就又飞速输入了一遍,点回车,这一次没有再跳出问卷调查,我还想设计还满贴心的,知道我已经答过一次了。但点开了几个页面看了看之后,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异样之感,总觉的这个Costco网站与我刚才答问卷的那个Costco网站说不出有点什么不一样。我又打开之前用过的浏览器,找到地址栏记录的地址,点击,页面展开,问卷调查又跳出来了。我心里一惊,仔细对比两个网站,愕然发现,有问卷的这个网站的网址是Costca,天啊,一个字母之差,我遇到李鬼了。呆坐了5秒钟,我赶紧致电银行,要求挂失信用卡,然后又讲述了一遍之前的下单经历,询问银行方面能否取消这笔交易。银行客服倒是态度很温和,告诉我这样的诈骗事件时有发生,我立刻挂失卡片,避免了更多的损失。但这笔10刀的预授权已经给出,由于不是被盗刷所以无法直接追回,需要我先联系商家,看看能否对方取消我的订单,如果对方拒绝,再联系银行做申请,尝试追回该笔款项。我听完后觉得说的也有道理,应该先联系商家看看。于是结束与银行的通话,马上发了一封邮件给商家,这个商家自然不是冒牌costco的costca,而是提供精油赠品的商家。我按照收到的订单确认邮件里的邮箱地址发了一封邮件过去。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订单确认邮件里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地址,与官网上是一致的。所以我略作思量,并没有在邮件里提李鬼网站云云,只是说不到一小时前,我曾下过一个订单,现在我申请取消这个订单。邮件写好发出后,我松了一口气,觉得最惨不过是损失10刀邮费,当付学费了。

事实证明,我还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先收到了商家的一封确认订单取消的邮件,心里窃喜了一下下,以为这个事情就了了。但收到这封邮件后过了不到一刻钟,我又收到另一封邮件,差点一口血喷到键盘上。这封邮件是什么内容呢,是说我之前曾申请了一份免费赠品,由于对该产品很满意,申请了该产品的定期送达服务。我们很荣幸您选择我们的产品,也很高兴为您提供每月寄送产品的服务,预计每月将从您此前登记的信用卡中扣款129美元云云。

愤怒与急痛攻心之后我冷静下来,又再次致电银行。这次我也不准备要回那10刀邮费了,更严重的事情是我要确定这个无良商家无法每个月从我的信用卡里扣款。又把我愚蠢且悲惨的经历讲了一遍,银行客服的态度仍然很和蔼,保证我的卡已经挂失了,任何商家都无法再从该卡上划款。我略微有些安慰,而后马上愤怒的写了一封邮件,向精油卖家表明我不要赠品了,不用给我寄!我也从未订购过按月送货的服务!半个小时后,收到了一封邮件,其内容十分让人愤怒。讲了两点,一是赠品已经进入物流环节,无法取消;二是我索取赠品就默认日后会按月订购产品,上一封邮件只是提醒,实际货品寄送事件以寄出通知为准。这封邮件的第一点还算是答复了一个问题,但第二点就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而且摆明了一幅坑人的嘴脸。怒向刀丛觅小诗,我又急又气文思如泉涌,马上回复了一封更加义正严辞的邮件。但直到第二天,也没有收到回复。第三天,周日上午6点,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吵醒,一看号码是从美国打过来的,按掉没理。过了几分钟,又响。难道真有事儿?我清醒了一些,接通电话,居然是无良商家,叽里呱啦讲了足有五分钟,自我介绍就用了三分钟,但核心内容只有一点,无论是赠品订单还是月购订单都无法取消,因为他们已经备好货了。WTF,那一瞬间,我真是痛恨自己的半调子英语,抗议得十分无力。

挂了电话,又煎熬了几个小时,看已经上午10点了,我打电话给一位本地朋友,祥林嫂一般的将我的上当经历以及后续与无良商家的沟通情况讲述了一番,隔着电话我都能感觉到朋友在那头憋着想笑,说实话,我在愤怒之余也挺哭笑不得的。朋友告诉我一般这种情况,信用卡注销了,对方无法从卡上扣款,就不会再给我发货。所以那个月购不需要担心,但10刀邮费估计就当缴智商税了。我总算安心了不少。

半个月后,我居然收到了赠品。当时我出差在外,同事帮我代收了,所以我的拒收计划也没有实现。拿到包裹打开,一瓶模样很正常的精油,貌似质地也还可以,而且说实话,单凭包装,也对得起10刀邮费。而这样一款产品,如果摆在商店里,我未必不会考虑买。但是何不踏踏实实做生意赚钱,非要用这种手段呢?我有些替这款产品惋惜。对了,那个李鬼网站,我第二天再试图登录的时候就发现它消失了,也不知道如我一样上当的人有多少。

Anyway,回想起这段上当的经历,我深刻认识了一个早就认识,但居然自己还会违背的真理:人不能贪小便宜啊!!!祝大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能瞪大眼睛避免上当,骗子这一古老的行业,不分国籍。

a-story-of-internet-fraud

image source: pixabay

Read more

新西兰近一半黑市香烟来自中国:货量大、伪装精、手段多

新西兰近一半黑市香烟来自中国:货量大、伪装精、手段多

在新西兰,烟越来越贵,黑市却越来越火。 你或许在网吧、亚洲超市、语言学校甚至建筑工地见过这些“便宜香烟”的身影,但你知道吗?这些香烟背后,是一个个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在操盘,靠走私烟草在新西兰狂捞数千万纽币。 华人家庭团伙作案,一年卖出500多次 就在上个月,一个由四人组成的非法烟草团伙在Gisborne和Napier被定罪。 他们在2023至2024年间,收到了132个从亚洲寄来的香烟包裹,其中一半被投递至内皮尔的一家鞋店,再从吉斯本的Asian Food House亚洲餐厅出售,总共至少有539笔销售记录。 35岁的Jielong Liu和31岁的Jiepeng Liu承认诈骗关税和进口违禁品指控,Jielong Liu的爸妈——62岁的Canbin Liu以及60岁的妻子Xueling Cao承认持有和出售未申报的货物。 这起案件共计逃税超54万纽币,Jielong Liu和Jiepeng Liu分别被判8个半月和7个月居家监禁,Jielong Liu的父母被罚款10,400纽币。 更早在2020年,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走私烟草被海关截获,数量高达220万支——但后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男子花钱购买新西兰国货,开心几个月后被打回原形

男子花钱购买新西兰国货,开心几个月后被打回原形

最近一位新西兰人,因为割草机的事情气坏了,觉得自己吃了哑巴亏。 本想支持本地品牌 不到两年前,来自惠灵顿的Allan Smith到The Warehouse,买了台新的割草机。 对比之下,他买了KiwiGarden这个品牌的割草机,觉得支持新西兰本地企业是一件好事。 几个月来,他用这台机器把自己的草坪修剪得井井有条。 但有一天,他加满了油,下一秒,机器底下就出现了一滩油,机器坏了。 想换配件遇麻烦 Smith形容自己是个喜欢动手的家伙,虽然不是专家,但也能自己动手做些家居和园艺修理。 他发现,只需要更换一条新的油管,割草机就能正常使用。 于是他火速赶到本地的维修店准备换一根新的油管。 结果没找到,因为这根油管一端是喇叭口的设计,很特殊,不是普通油管就能替代的。 于是他打电话给制造商,没想到这个听起来像是新西兰品牌的割草机,实际上是澳大利亚公司生产的。 他感觉很失望。 “他们把我转接给新西兰的The Warehouse。”但还是没用,对方说没有任何备件可提供。“他们只给了我一张50纽币的购物代金券。” Smith对此很不满意。 根据新西兰的消费者法,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美国医生逃到新西兰,开始时“无比自由”,不久就被现实拷打

美国医生逃到新西兰,开始时“无比自由”,不久就被现实拷打

曾几何时,全民免费医疗是新西兰作为发达国家的标志。 但曾经理想化的医疗体系现在面临危机。 美国医生Alex Raines怀抱希望来到新西兰,发现这片“净土”远非他所想象的那样完美。 他写下这封信,关于信念、挣扎与坚持. “我在新西兰找回对医学的热爱” 我在2022年来到新西兰,不仅为了治愈疫情的创伤,还为了寻找希望。 美国医生越来越像数据录入员,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诊治病人,还要确保每一次接诊都能榨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医疗记录的填写方式,表面上是为了照顾病人,实则是为了保险公司方便收费。 我能感觉到,在这样的体系下,我的临床实践正在被扭曲。 于是,带着对医学初心的渴望,我踏上了新西兰的土地。 我离开美国,是因为我想在一个以健康为核心,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体系中实践医学。 在新西兰最初的日子,我确实找回了对医学的热爱。 我不再需要与保险公司争论报销范围,不再为了“升级编码”(upcoding,指获得更多报销)而在病历里添加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是可以全身心地去帮助病人。 我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对病人最好的? 这种感觉无比自由,但同时也充满挑战。 我必须运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将限制三层联排建设,“部长已同意”

奥克兰将限制三层联排建设,“部长已同意”

奥克兰市长Wayne Brown正在与住房部长Chris Bishop合作,计划遏止奥克兰范围内兴建三层、三单元联排别墅的热潮。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因2022年引入的《中等密度住宅标准》(MDRS)引发的社区问题。该标准允许业主在无需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建造最多三栋三层高的住宅。 MDRS政策的实施导致奥克兰许多独立住宅被联排别墅取代。 奥克兰市长反对这一规定。他表示,这些小型联排别墅正在导致“地区衰退”。 他认为,这种开发模式破坏社区风貌,尤其是在传统平房和老式建筑的街区中。 突然出现“粗制滥造”的三层建筑群,破坏了街区整体美感。 他正与住房部长Chris Bishop部长合作,争取废除MDRS。 奥克兰市长透露,住房部长Chris Bishop已同意废除MDRS,但有一个条件:奥克兰必须在其他区域增加住房密度,尤其是围绕交通枢纽的区域。 Chris Bishop此前表示,他希望未来10至20年在奥克兰铁路沿线(如Swanson和Ranui)建设10至20层的高层公寓楼,以提升市中心及附近站点的开发机会。 例如,Kingsland在城市铁路(CRL)开通后,居民到Aote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