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双文化主义

新西兰的双文化主义

双文化主义,英文 biculturalism,这可是个“大词”。大家都知道,新西兰以前是个英国殖民的国家,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不仅侵略、占领、移民、改造了被殖民的国家,还会用文化冲击掉和替换掉殖民地原本的文化。其实,直到 1980 年代,新西兰一直是非官方的单一文化国家,政府政策偏向白种人文化。但在20世纪后期开始,毛利文化的复兴导致了对双文化主义在新西兰的盛行,基于怀唐伊条约,毛利人和政府之间建立了合作的伙伴关系。

单一文化和双文化

在 1840 年签署怀唐伊条约之前,毛利人和英国定居者生活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Pākehā–Māori(居住在毛利社区的白人)是最早的双文化人之一,他们在两个群体中都很自在,在自己种族中,他们是白人;在毛利社会中,他们是居住在毛利社会中的“外来人”。

条约签署后,来自欧洲的定居者越来越多,到来这里的定居者人数的增长,超过了本地的毛利人。英国的传统和文化开始成为主导,而原居民毛利人被认为应该“学习和进入”白人的文化中。

毛利文艺复兴

从 1970 年代开始,毛利文化开始复兴,毛利人抗议土地流失和违反条约等问题。1975 年,政府成立了怀唐伊法庭来调查当代的违规行为,从 1985 年开始,法庭可以审理上可追溯至 1840 年的历史索赔。

政府部门的双重文化主义

在 1980 年代,政府开始将怀唐伊条约描述为新西兰的建国文件。政府机构开始承认白人和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一些政府报告提倡双重文化。2011 年,大多数政府机构都有毛利语和英语名称,传统的毛利欢迎和告别仪式经常在官方活动中举行。

关于双文化主义的讨论

双文化主义的想法是有争议的:有些人认为新西兰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正式承认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毛利人和白人;其他人则认为双文化主义在支持毛利文化和自决方面做得还不够。他们主张建立单独的毛利机构,例如毛利司法系统或议会中单独的毛利众议院。

新西兰的两个主流大党工党和国家党,对于毛利文化和毛利地位都奉行偏左的执政路线,就是“承认、给予、甚至放纵”;而作为更传统、偏右的党派ACT(行动党)则主张,消除任何种族的特权,所有种族在新西兰的土地上平权,没有特殊性。

双文化主义也因在新西兰许多其他文化之上推广毛利文化走得太远而受到批评,有些人不同意官方对作为新西兰土著人民和官方条约伙伴的毛利人负有特殊义务。

多元文化主义还是双文化主义?

新西兰拥有许多具有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但国家官方只承认占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和土著毛利文化。有些人更愿意新西兰正式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而不是双文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政策方面,国家将正式承认并提供多种文化的文化、语言和权利,而不仅仅是白种人和毛利人。

然而,支持双文化主义的人认为,官方的多元文化政策将使毛利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文化和语言。他们争辩说,《怀唐伊条约》对政府建立了保护毛利人权利的特殊期望,许多支持双文化主义的人将其视为成功的多元文化新西兰的重要基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行使自己的文化偏好;争论的焦点是哪些文化应该得到国家的官方承认。

新西兰文化的现状

此段为站长个人见解和观点,不具有百科意义。

新西兰虽然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是新西兰作为一个人口比较少的岛国,思想更为传统保守,在多元文化接受方面,不如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更比不上美国了。虽然移民在最近三十年大量涌入新西兰,带来了很多不同的种族、语言和文化,但是,新西兰本地人对于多元文化的接受速度,是慢于其它“左倾当政”的国家的,此处的左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左”。

与此同时,新西兰社会目前处在一个相对迷茫的时刻,对于毛利文化的复兴是否做的有点过头?为了“政治正确”是否要把毛利文化复兴捧到天上?这也是一个指的严肃讨论的问题。其实,毛利人的精英群体,早已白人化,他们并不会过度靠近毛利族群,而处在边缘化的“纯血毛利”人群,则在受到万般宠爱的时候,还要傲娇的要这要那,这也让本地的一些白人和绝大部分移民都相当的不满意,心中时刻有个念头“你们到底还想怎样”。

外部的多元文化进不来,内部的毛利/白人文化冲突解不开,各方面都不满意,执政的政党在选举的时候对这些话题则小心翼翼,不敢触及。

要说是个“雷”,倒也算不上,毛利文化的复兴并未掺杂什么极端的“复兴主义”情绪在其中,刚才说过了,毛利精英们实际上都是“毛利外衣白人内心”的,在主流社会混的很爽了,才不想回到部落中去 pe pe ka ka tui tui 的。没有精英,靠着底层的毛利人,虽然能闹起一些小规模的事端,但却无法在大面上掌控政治的方向。

biculturalism-in-nz

Read more

一件SHEIN衣服在新西兰卖100多纽币,新西兰割韭菜刀法引发热议

一件SHEIN衣服在新西兰卖100多纽币,新西兰割韭菜刀法引发热议

来过新西兰的朋友,想必对这些标志都不陌生。 “100%NZ OWNED& OPERATED”,百分之百新西兰拥有并经营。很多商品和店铺会将这些logo放在显眼位置,表明自己的“高贵身份”。 以100%纯净为宣传点的新西兰,一向是环保、干净的象征,新西兰制造的产品也备受推崇,不少人宁愿多花点钱,也会购买本地产品。 好像无论什么产品,只要是与“新西兰”联系起来,就感觉更环保,更自然,当然价格也更高。 甚至还有人发起挑战,“一整年只买新西兰制造的食物”,支持本地企业。 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明化,网络媒体的发展,一系列“黑料”被爆出,很多人开始觉得新西兰制造\经营没有那么“香”了。 新西兰本土精品店“20块的SHEIN卖105” 最近一个新西兰网友在逛街时候,发现了个让他觉得震惊的事情。一件SHEIN的衣服被标价105刀(约460元)。 “每个人都说要支持小商店,支持本地企业。“可重点是这些衣服并不是新西兰品牌,原价应该也都很便宜。“这太疯狂了!想想那些老人在这些小精品店被骗我就来气!” 作为一家快时尚服装品牌,

By 发现新西兰
奥克兰最危险区有人发帖:约个毛利女人,帮我打萨摩亚邻居

奥克兰最危险区有人发帖:约个毛利女人,帮我打萨摩亚邻居

最近一个在新西兰奥克兰Ōtara的印度男人发了个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约人帮我去打架” 这个男人在线摇人:“我是印度人,想要找个毛利族裔女性,不是为了约会,只是想让她帮我去打我的萨摩亚邻居。” 很多网友在下面评论,代表不同国家和族裔的人前来应征。有人说“你应该找个汤加人帮你做这份工”。 还有人说“我的邻居是菲律宾人,她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网友们表示亚洲人确实有实力,“我不会招惹会做春卷的人。你也永远不知道当你搞恶作剧时亚洲或其他文化的女族长会向你扔什么。” 更有人提到,“Otara并不适合初级玩家"。 Ōtara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很多本地人也觉得那里“危险”,从这个在线找人帮大家的帖子里也能窥见一二。 勇闯“危险地” 但这个地方到底如何,最近有个博主勇敢前往,看看他在前方发来的反馈。来自爱尔兰和德国的博主一起来到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Ōtara。 他们与当地广场上的居民交谈,本地人也很友好。 他们还逛了本地商店,店铺里摆放着很多太平洋岛裔居民喜欢的食材——芋头。 还拜访了一家(应该是华人)开设的炸货店。 最后在一家萨摩亚人开的餐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今年冬季物价下跌,购买新西兰这些东西最实惠

今年冬季物价下跌,购买新西兰这些东西最实惠

在经历了几年的生活成本危机之后,食品价格的上涨终于开始放缓。 很多华人已经有所体会。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选定的价格指数,2024年6月底跟一年前相比,一些食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那么与一年前相比,哪些东西变得更实惠了呢? 生菜 截至2024年6月的一年中,生菜价格降幅最大,1公斤价格大幅下降42.6%。和去年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相比2022年增长了31.7%。 2022年,生菜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由于天气恶劣,生菜一直供不应求。但由于今年天气良好,供应充足,价格有所下降。 西兰花 去年年6月,一公斤西兰花的价格为10.32纽币,但到今年6月已降至6.43纽币。 西兰花价格下跌是由于今年的好季节,温暖的天气和极少的降雨让西兰花大量生长,供应充足。 土豆 就价格而言,土豆一直比较稳定,但去年两次极端天气对农民造成了沉重打击。 2023年6月,每公斤土豆的价格为3.35纽币,这一价格全年缓慢下降至2024年6月的2.19纽币,下降了34.6%。 西红柿和卷心菜 西红柿和卷心菜的降幅紧随其后,西红柿每公斤的降幅为33.1%,卷心菜降幅为33%。 2023年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借高利贷来新西兰打工,亚裔女子陷入困境

借高利贷来新西兰打工,亚裔女子陷入困境

为了能够来到新西兰,越南女子Thi Lam Sa Van抵押了越南的房子,申请了一笔为期12个月的银行贷款,金额为521,762,715越南盾(约35,000纽币)。 她申请了新西兰认证雇主工签,显示为Martin Chen做清洁工作。 然而,到了新西兰以后,她没有拿到预想的工时和工资,抵押的房子即将不保。 她从越南黑市借钱将贷款延长一年,希望能在新西兰找到工作来偿还贷款。 今年4月,媒体报道了Van的困境,她向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 (MBIE) 提出了投诉,随后获得了新西兰工作签证。 该签证允许她为任何雇主从事任何工作,有效期至12月14日。 然而,距离她来新西兰快一年了,她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我每个月要向黑市支付1150纽币的利息,连续四个月,还要每三个月向银行支付1200纽币。 “我不得不向所有人借钱,从朋友到表兄弟,来偿还这些款项,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会很危险。 “他们可以派人到房子里,我很担心我的孩子。我不知道他们会对孩子做什么。” 她的辩护律师Harry Birbaum表示,“如果没有人帮助她,她12月就要离开新西兰了,她将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