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买车之宝马 BMW M Series

bmw-m-series-in-nz

在新西兰能够以非常不错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汽车,在亚洲地区卖的比较贵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准豪车”,同年份的二手车在新西兰的价格不会比丰田、尼桑高太多,尤其是二手的欧洲车在新西兰“掉价”蛮快的,几年新的车就能够用几万纽币买到。在德系汽车的三大品牌中,宝马是新西兰人最“热衷”的,因为二手的宝马零件容易找,而且修理起来也比奔驰和奥迪要简单和便宜。不少年轻的朋友更喜欢选择 M 系列的宝马,因为“为赛道而生”的M改款宝马能够让人用适当的价格找到超跑的感觉,同时还不会有“养不起”的问题。

宝马的 M 系列还有不少的小“系列”,在二手市场上同是 M 的宝马可能价格相差会很大,也是不少二手车经销商“骗人”的法宝,因为不少华人朋友只知道 M 的宝马会贵一点,可具体贵多少就看经销商怎么忽悠顾客了,用 M Power 的钱买了 M Performance,那可是亏大了;别看到了浅蓝、深蓝、红色的三道斜线就丧失理智哈。

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宝马的 M 系列在新西兰的车市有销售的系列(主要是二手车市场):

  • M Sport Package,简称 M Sport,外观较普通宝马有些许提升,样子货,价格应该比普通宝马最多贵小几千块
  • M Performance Parts,外观小提升,底盘性能调教得更为运动,应该比普通宝马贵大几千块;还有些引擎印着 M Performance,这些就比较厉害了,要比普通宝马贵一万甚至更多,因为它的引擎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 M Power,“纯血”宝马高性能版,价格是普通版本的一倍以上,两三倍都有可能,外观、底盘、悬挂、内饰、引擎、软件各个地方都有提升,宝马死忠的最爱
bmw-m-series-in-nz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以下内容来自界面新闻 jiemian.com

BMW的 M 部门也是为了赛车而生的,宝马一直用运动来标榜自己的理由,尽管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可宝马认为自己才是赛车运动最根正苗红的传人。

1972年5月,时任宝马销售总经理的罗伯特·A·卢茨(Robert Lutz)组织成立了BMW Motosport GmbH(宝马汽车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马特别设立用来参与赛车运动以及实施赛车技术民用化的引擎技术研究部门。

M部门的开山之作是1972年的BMW 3.0 CSL,江湖人称“蝙蝠车”。这款车是一款为赛道而生的车型,专门为了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而打造的速度机器,其中的3.0表示搭载独有的3.0L直列6缸12气门发动机,而少见的CSL字眼则是Coupe Sport Lightweight(轻量化运动双门车)的缩写,表明这台车拥有完美的车身比例,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轻量化技术进行瘦身,车门、前盖采用铝材制成,而5档变速箱的壳体则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打造。

运动和轻量两大特点令其主宰了70年代欧洲房车大奖赛:1973年斩获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随后在1973-1979年间,除了1974年奖杯被福特夺走以外,包揽所有欧洲房车大奖赛冠军。尽管这是太不折不扣的赛车,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M车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真是从这台车开始,才慢慢衍生出了在性能上可以媲美赛车的M Car。

真正意义上第一辆以M命名的车型是1980年的诞生的M1(E26),这也是宝马时至今日唯一一台中置引擎的量产车型。期初,M1本是由宝马与兰博基尼合作开发,其实从M1的造型也能窥见几分那个年代兰博基尼的影子,比如著名的Countach。但当时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兰博基尼因为进度缓慢,导致M1原型车的完成日期超过了最后期限,眼见着客户纷纷撤单,宝马不得不终止与兰博基尼的合作,转而独立完成M1的研发。

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M1成为一代经典——采用中置后驱的布局,搭载一台代号为M88的超级引擎——3.5升直列6缸24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3kW(277Ps),极速可达260km/h,百公里加速5.6秒,是当时德国公路上跑得最快的汽车。

从1979年开始,欧洲各站F1开赛前,都会特别为宝马M1开设ProCar Series组别的赛事,可见当时宝马M1在赛车界中的地位。M1的成功还奠定了日后宝马以自然吸气式直列6缸引擎作为动力配置主轴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才刚刚被涡轮增压的大潮所吞噬。

宝马一直崇尚驾驶乐趣,所谓“坐奔驰,开宝马”,运动和操控是宝马的拿手戏,而出自M 部门之手的宝马车,更是Bimmers心目中的Dream Car。经典车型还包括1983年的BMW M635 CSi(E24)、1985年的第一代M5(E28)(被誉为当时最快的四门房车)、1986年的BMW M3(E30)(集多年赛场经验及科技于一身,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BMW车型)等,每一台M都承载着宝马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和赛场上无数的辉煌荣耀。

从1984年(第一届DTM)到1992年的8年间,M部门令宝马在DTM赛场上战功赫赫——30多次获得杆位,49次各分站冠军,64次整场比赛最快圈速,185次登上领奖台,“BMW Motosport GmbH”是名副其实的为赛道和夺冠而生。

直到1993年,M部门的名称简化为“BMW M GmbH(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赛场,宝马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民用市场。发展至今,M GmbH的业务分为三大块:M高性能车的研发制造、BMW Individual个性化定制和BMW Driver Training精英驾驶培训。无论是赛道还是民用,M Power代表着宝马的最强运动基因。

因为宝马,M这个字母有了新的定义,Bimmers称其为“地表最速字母”。不过呢,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并不是所有带了M的都是烈马。发展至今,和“M”有关的车型和套件令人眼花缭乱,包括M Sport Package(M运动套件,只改动外观)、M Performance Parts(M高性能套件,除了外观,底盘调教更偏运动,性能有所提升)、M Performance 车型(引擎上有“M Performance”烙印,实力较普通车大幅提升),而在死忠粉眼中,只有那些引擎上有“M Power”烙印,真正由M部门重新研发打造的车型,才是纯血的M。

曾经有人提问 M Performance 和 M Power 的区别,答案是:“前者装逼模式,后者牛逼模式。”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实在分不清,你也可以记住目前在售的M纯血车型:M2、M3、M4、M5、M6、X5 M和X6 M,以免下次吹牛的时候被喷。另外,M Power 的外观套件与升级件还是有所区别,最凶猛、最具视觉杀伤力的一定是纯正的M。

Read more

奥克兰华人开发商被曝违规操作,多人投诉,被紧急叫停

奥克兰华人开发商被曝违规操作,多人投诉,被紧急叫停

一大片废弃建材被堆放在山坡间。 现场还有大量树木被砍伐。 这里是位于奥克兰西区Waitākere山麓的一个地块。 而正在施工的,是一家名为Luminex Investments Ltd.,董事名为Yiming Chen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市议会勒令停工,开发方无视 现场的建筑垃圾有塑料、管道、金属碎片等。 这片9.8公顷的地块去年由原业主Peter和Fiona Tugaga以163万纽币的价格,卖给了Luminex Investments Ltd.。 去年11月起,奥克兰市议会接连收到多起当地居民的投诉,指称该地块有大规模施工、填土与树木砍伐等行为。 经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发现,土地后方正进行大规模土方作业,西边界有大量树木植被被砍伐。 地块有一部分位于位于重要生态保护区(Significant Ecological Area)内,但现场没有采取任何防止泥土流失和泥沙外泄的措施。 尽管市议会随即向前任业主Tugaga一家,以及现任业主、开发商Yiming Chen发出勒令停工的通知(Abatement Notice),但三人当时未予回应。 邻居随后还发现,仍有卡车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女子住院后打官司,只求“不吃不喝等死”

新西兰女子住院后打官司,只求“不吃不喝等死”

一位26岁的新西兰女子有着复杂的健康问题,最近赢得了一项法庭裁决,允许她“顺其自然”——这意味着她可以在医院里拒绝进食和治疗,任由自己饿死。 患怪病的女子 她和家人一直认为她患有胃轻瘫(gastroparesis),这是一种影响胃部的身体疾病。 但事实上,医学上并没有证据支持她患有这个病。 相反,她被诊断出患有“做作型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故意制造、夸大或伪造身体或精神症状,以获得医疗照顾。 这种疾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 而她和她的父母始终拒绝承认这背后有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她也一直拒绝接受任何可能对她有帮助的心理治疗。 从2018年开始,她就一直处于《个人与财产保护法案》下的强制治疗令之中,允许医生对她进行治疗,包括通过胃管进食。 这个命令已经被延长了8次,但在去年10月到期。 随后一个月,她在家中晕倒,再次被送进奥克兰的医院,一直住到现在。 这段时间里,她接受了30次手术来治疗各种感染,但从今年初开始,她限制自己的食物摄入,并拒绝任何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据描述,这位女性瘦弱虚弱、长期卧床、住在一个窗帘紧闭、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女子无缘无故在Wilson停车场被贴500刀罚单

奥克兰女子无缘无故在Wilson停车场被贴500刀罚单

奥克兰一位女士,最近被停车场气得不轻。 莫名其妙被贴罚单 Debbie Larkins在奥克兰Newton的Wilson停车场买了会员,按照合同,她每月花99纽币,就能24小时随时停车。 但最近,她却接连收到停车管理执法机构的罚单,每张都要85纽币。 而她明明是有合法停车资格的。 Wilson停车场把奥克兰很多停车场的管理工作外包给停车管理执法机构后者负责贴罚单和监控车位。 新西兰媒体Stuff看到的一封信里,对方说Larkins当天没有付费,所以就贴了罚单。 但问题是,她根本就是签了长期合约的常驻用户。 从3月底开始算起,她已经交了停车费,但却陆续被开出超过500纽币的罚单,比她原本该交的两倍还多。 “我感觉这些人根本没有查系统,看谁当天没付费就直接贴单。”她对Stuff说。 罚单撤销但是很心累 虽然她还没有交过一张罚单,大部分也都被撤销了,但她已经对Wilson停车场的处理方式感到非常无奈。 “我每次都得跟他们解释一遍,他们就撤销。可是几天后又来一张新的。我已经说过他们该培训一下员工了,甚至说要开始给他们开我自己的工时费账单——结果他们只会回一句‘不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太狗血:新西兰移民社区三角恋弄出事了

太狗血:新西兰移民社区三角恋弄出事了

Jonathan Baker是新西兰惩教署的主管,他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高速上一辆逆行的车迎面撞上,当场身亡。 车祸背后是一场婚外情的狗血,而Baker跟此事毫无关系。 肇事司机Sharanjit Kaur在汉密尔顿地方法院承认一项鲁莽驾驶导致他人死亡的罪名,案情细节得以公开。 多年三角关系因一张照片引爆 警方事实摘要显示,现年40岁的Kaur过去四五年间与一名已婚男子R先生保持恋爱关系。 R先生至今仍是已婚身份,妻子是R夫人,也是本案的主要控方证人。 R夫人知晓丈夫的婚外情。她与Kaur同属当地印度社区,但两人平时并无来往。 在车祸发生的几天前,R先生与妻子、孩子外出用餐,期间一家人拍摄了一张合照。照片中,R夫人将手搭在丈夫肩膀上,手上婚戒清晰可见。 事后,R先生未向Kaur提及此事,然而Kaur发现手机中那张“全家福”后,情绪失控。 车祸当天上午,R夫人正前往学校准备参加孩子的活动,期间接到R先生来电。 R先生称,Kaur看到了手机里的照片,希望R夫人向她解释该照片是“以前拍的”。 但是,R夫人并未照做,而是坦言照片是近期所拍,电话那头随即传来Kaur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