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买车之宝马 BMW M Series

bmw-m-series-in-nz

在新西兰能够以非常不错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汽车,在亚洲地区卖的比较贵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准豪车”,同年份的二手车在新西兰的价格不会比丰田、尼桑高太多,尤其是二手的欧洲车在新西兰“掉价”蛮快的,几年新的车就能够用几万纽币买到。在德系汽车的三大品牌中,宝马是新西兰人最“热衷”的,因为二手的宝马零件容易找,而且修理起来也比奔驰和奥迪要简单和便宜。不少年轻的朋友更喜欢选择 M 系列的宝马,因为“为赛道而生”的M改款宝马能够让人用适当的价格找到超跑的感觉,同时还不会有“养不起”的问题。

宝马的 M 系列还有不少的小“系列”,在二手市场上同是 M 的宝马可能价格相差会很大,也是不少二手车经销商“骗人”的法宝,因为不少华人朋友只知道 M 的宝马会贵一点,可具体贵多少就看经销商怎么忽悠顾客了,用 M Power 的钱买了 M Performance,那可是亏大了;别看到了浅蓝、深蓝、红色的三道斜线就丧失理智哈。

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宝马的 M 系列在新西兰的车市有销售的系列(主要是二手车市场):

  • M Sport Package,简称 M Sport,外观较普通宝马有些许提升,样子货,价格应该比普通宝马最多贵小几千块
  • M Performance Parts,外观小提升,底盘性能调教得更为运动,应该比普通宝马贵大几千块;还有些引擎印着 M Performance,这些就比较厉害了,要比普通宝马贵一万甚至更多,因为它的引擎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 M Power,“纯血”宝马高性能版,价格是普通版本的一倍以上,两三倍都有可能,外观、底盘、悬挂、内饰、引擎、软件各个地方都有提升,宝马死忠的最爱
bmw-m-series-in-nz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以下内容来自界面新闻 jiemian.com

BMW的 M 部门也是为了赛车而生的,宝马一直用运动来标榜自己的理由,尽管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可宝马认为自己才是赛车运动最根正苗红的传人。

1972年5月,时任宝马销售总经理的罗伯特·A·卢茨(Robert Lutz)组织成立了BMW Motosport GmbH(宝马汽车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马特别设立用来参与赛车运动以及实施赛车技术民用化的引擎技术研究部门。

M部门的开山之作是1972年的BMW 3.0 CSL,江湖人称“蝙蝠车”。这款车是一款为赛道而生的车型,专门为了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而打造的速度机器,其中的3.0表示搭载独有的3.0L直列6缸12气门发动机,而少见的CSL字眼则是Coupe Sport Lightweight(轻量化运动双门车)的缩写,表明这台车拥有完美的车身比例,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轻量化技术进行瘦身,车门、前盖采用铝材制成,而5档变速箱的壳体则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打造。

运动和轻量两大特点令其主宰了70年代欧洲房车大奖赛:1973年斩获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随后在1973-1979年间,除了1974年奖杯被福特夺走以外,包揽所有欧洲房车大奖赛冠军。尽管这是太不折不扣的赛车,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M车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真是从这台车开始,才慢慢衍生出了在性能上可以媲美赛车的M Car。

真正意义上第一辆以M命名的车型是1980年的诞生的M1(E26),这也是宝马时至今日唯一一台中置引擎的量产车型。期初,M1本是由宝马与兰博基尼合作开发,其实从M1的造型也能窥见几分那个年代兰博基尼的影子,比如著名的Countach。但当时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兰博基尼因为进度缓慢,导致M1原型车的完成日期超过了最后期限,眼见着客户纷纷撤单,宝马不得不终止与兰博基尼的合作,转而独立完成M1的研发。

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M1成为一代经典——采用中置后驱的布局,搭载一台代号为M88的超级引擎——3.5升直列6缸24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3kW(277Ps),极速可达260km/h,百公里加速5.6秒,是当时德国公路上跑得最快的汽车。

从1979年开始,欧洲各站F1开赛前,都会特别为宝马M1开设ProCar Series组别的赛事,可见当时宝马M1在赛车界中的地位。M1的成功还奠定了日后宝马以自然吸气式直列6缸引擎作为动力配置主轴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才刚刚被涡轮增压的大潮所吞噬。

宝马一直崇尚驾驶乐趣,所谓“坐奔驰,开宝马”,运动和操控是宝马的拿手戏,而出自M 部门之手的宝马车,更是Bimmers心目中的Dream Car。经典车型还包括1983年的BMW M635 CSi(E24)、1985年的第一代M5(E28)(被誉为当时最快的四门房车)、1986年的BMW M3(E30)(集多年赛场经验及科技于一身,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BMW车型)等,每一台M都承载着宝马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和赛场上无数的辉煌荣耀。

从1984年(第一届DTM)到1992年的8年间,M部门令宝马在DTM赛场上战功赫赫——30多次获得杆位,49次各分站冠军,64次整场比赛最快圈速,185次登上领奖台,“BMW Motosport GmbH”是名副其实的为赛道和夺冠而生。

直到1993年,M部门的名称简化为“BMW M GmbH(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赛场,宝马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民用市场。发展至今,M GmbH的业务分为三大块:M高性能车的研发制造、BMW Individual个性化定制和BMW Driver Training精英驾驶培训。无论是赛道还是民用,M Power代表着宝马的最强运动基因。

因为宝马,M这个字母有了新的定义,Bimmers称其为“地表最速字母”。不过呢,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并不是所有带了M的都是烈马。发展至今,和“M”有关的车型和套件令人眼花缭乱,包括M Sport Package(M运动套件,只改动外观)、M Performance Parts(M高性能套件,除了外观,底盘调教更偏运动,性能有所提升)、M Performance 车型(引擎上有“M Performance”烙印,实力较普通车大幅提升),而在死忠粉眼中,只有那些引擎上有“M Power”烙印,真正由M部门重新研发打造的车型,才是纯血的M。

曾经有人提问 M Performance 和 M Power 的区别,答案是:“前者装逼模式,后者牛逼模式。”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实在分不清,你也可以记住目前在售的M纯血车型:M2、M3、M4、M5、M6、X5 M和X6 M,以免下次吹牛的时候被喷。另外,M Power 的外观套件与升级件还是有所区别,最凶猛、最具视觉杀伤力的一定是纯正的M。

Read more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西兰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坚称,全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将会弥补不足,为低迷的经济注入活力,并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Stanford表示,将于11月推出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取代此前的企业家工作签证。 她批评旧签证“失败”,申请率低、拒签率高。 新签证提供两条投资路径: * 投资100万纽币,三年后可申请居留权; * 投资200万纽币,12个月即可快速获得居留权。 不过,条件限定为必须投资在能创造就业的成熟企业。 Stanford强调:“他们能通过投资新西兰企业创造就业——而且是更高薪的工作。” 她同时指出,过去批准过成人用品店、烟草店和连锁加盟等项目,带来了问题。新签证将严格排除便利店、快餐店及各类加盟业务。 Stanford预计,新计划首年大约会吸引100-150名投资者。 她认为,这足以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尤其有助于那些想退休或转让生意却迟迟找不到买家的业主。 她还特别强调,住宅物业投资被严格禁止,投资人必须先获得居留身份并在新西兰居住规定天数,才能购买住房。 “这不是关于住宅房产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如果发现房地产市场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干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奥克兰北岸一户人家近日遭遇惊魂事件:有人掌握了他们的住址,并匿名送来一封带有威胁意味的信件,让全家人心生恐惧。 这封信并非通过邮政系统投递,而是直接送到家门口。 据悉,事件源于8月15日早上7点半左右,18岁的女儿驾驶母亲的车在奥克兰海港大桥匝道上行驶时,疑似发生的“危险变道”行为。 恐吓信内容 信件顶部写着母亲的全名和住址(因车辆登记在其名下),正文则写道: “关于8月15日星期五上午7点30分,奥克兰海港大桥上匝道的事情。如果你要像个混蛋一样开车、差点引发事故,那就别对一个能查出你住在哪里的人这么做。” 署名仅为“那个你差点逼下路的人”。 女学生的父亲表示,起初他没放在心上,因为当时妻子并未开车。 但很快他发现,原来当天早上是女儿借了车。 他虽然对女儿可能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感到不满,但更担心的是,有人可能“滥用职权”获取了家庭的私人信息。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路怒症了,这是滥用隐私权限,对一个18岁女孩做出威胁,非常非常可怕。” 他说,女儿完全不记得有任何险情,当时也没有与其他车辆接触,更没听到鸣笛警告。 现在,妻子和女儿都感到心神不宁,不确定是否有人在暗中监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今日宣布推出一项全新签证——商业投资者签证,英文Business Investor Visa,简称 BIV。该签证目的是吸引海外企业家来新西兰投资经营企业。 根据政策,外国企业家若向一家现有新西兰企业投资200万纽币,将获得快速通道,有望在一年后取得新西兰居留权。 若投资100万纽币,则需经过三年“工作—居留”通道方可转为居民签证。 申请人既可以直接收购企业,也可以入股至少 25%,但需满足最低投资额要求。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均可申请“商业投资者居留签证”。 被投资企业基本标准 被投资企业需满足条件:企业至少运营五年,达到一定财务门槛,并雇佣不少于五名全职员工。 若企业价值超过100万或200万纽币,投资者需至少投入企业总值的25%。 但部分行业被排除在外。 被排除的行业包括成人娱乐、便利店、快餐连锁、赌博以及移民中介等。 今早问答中,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回答说,像Vape shop店这类,也是被排除的。 “为什么成人娱乐行业(新西兰合法)会被排除?”主持人追问。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一时语塞,想了想说,“可能是道德的因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共部门的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平均每个职位约有30名申请者,是两年前的三倍半。 今年上半年,共有大约28.6万份申请,竞争1万个新西兰公共部门职位——平均每个岗位收到28.5份申请。 这些数据来自绿党公务员事务发言人Francisco Hernandez,他从75个公共机构收集了近五年来的招聘信息,包括每年上半年岗位空缺数量以及申请人数。 例如,社会发展部在今年前六个月发布了约1000个职位,吸引了近2万名申请者,平均每个岗位约有20人竞争。 警方情况类似,共发布814个职位,收到18,188份申请。 而惩教署则更为夸张,518个职位共吸引48,455人申请,平均每个岗位有80人竞争。 一则招聘广告可能对应多个相似岗位,同时,许多求职者也会同时申请多个职位。 其他部门的求职竞争情况: * Oranga Tamariki:平均每个岗位17份申请 *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38份申请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SIS):每个岗位74份申请 * Crown Law:13个职位共收到460份申请,平均35人竞争 * 水务管理局:13个职位305份申请,平均23人竞争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