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买车之宝马 BMW M Series

bmw-m-series-in-nz

在新西兰能够以非常不错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汽车,在亚洲地区卖的比较贵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准豪车”,同年份的二手车在新西兰的价格不会比丰田、尼桑高太多,尤其是二手的欧洲车在新西兰“掉价”蛮快的,几年新的车就能够用几万纽币买到。在德系汽车的三大品牌中,宝马是新西兰人最“热衷”的,因为二手的宝马零件容易找,而且修理起来也比奔驰和奥迪要简单和便宜。不少年轻的朋友更喜欢选择 M 系列的宝马,因为“为赛道而生”的M改款宝马能够让人用适当的价格找到超跑的感觉,同时还不会有“养不起”的问题。

宝马的 M 系列还有不少的小“系列”,在二手市场上同是 M 的宝马可能价格相差会很大,也是不少二手车经销商“骗人”的法宝,因为不少华人朋友只知道 M 的宝马会贵一点,可具体贵多少就看经销商怎么忽悠顾客了,用 M Power 的钱买了 M Performance,那可是亏大了;别看到了浅蓝、深蓝、红色的三道斜线就丧失理智哈。

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宝马的 M 系列在新西兰的车市有销售的系列(主要是二手车市场):

  • M Sport Package,简称 M Sport,外观较普通宝马有些许提升,样子货,价格应该比普通宝马最多贵小几千块
  • M Performance Parts,外观小提升,底盘性能调教得更为运动,应该比普通宝马贵大几千块;还有些引擎印着 M Performance,这些就比较厉害了,要比普通宝马贵一万甚至更多,因为它的引擎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 M Power,“纯血”宝马高性能版,价格是普通版本的一倍以上,两三倍都有可能,外观、底盘、悬挂、内饰、引擎、软件各个地方都有提升,宝马死忠的最爱
bmw-m-series-in-nz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以下内容来自界面新闻 jiemian.com

BMW的 M 部门也是为了赛车而生的,宝马一直用运动来标榜自己的理由,尽管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可宝马认为自己才是赛车运动最根正苗红的传人。

1972年5月,时任宝马销售总经理的罗伯特·A·卢茨(Robert Lutz)组织成立了BMW Motosport GmbH(宝马汽车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马特别设立用来参与赛车运动以及实施赛车技术民用化的引擎技术研究部门。

M部门的开山之作是1972年的BMW 3.0 CSL,江湖人称“蝙蝠车”。这款车是一款为赛道而生的车型,专门为了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而打造的速度机器,其中的3.0表示搭载独有的3.0L直列6缸12气门发动机,而少见的CSL字眼则是Coupe Sport Lightweight(轻量化运动双门车)的缩写,表明这台车拥有完美的车身比例,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轻量化技术进行瘦身,车门、前盖采用铝材制成,而5档变速箱的壳体则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打造。

运动和轻量两大特点令其主宰了70年代欧洲房车大奖赛:1973年斩获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随后在1973-1979年间,除了1974年奖杯被福特夺走以外,包揽所有欧洲房车大奖赛冠军。尽管这是太不折不扣的赛车,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M车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真是从这台车开始,才慢慢衍生出了在性能上可以媲美赛车的M Car。

真正意义上第一辆以M命名的车型是1980年的诞生的M1(E26),这也是宝马时至今日唯一一台中置引擎的量产车型。期初,M1本是由宝马与兰博基尼合作开发,其实从M1的造型也能窥见几分那个年代兰博基尼的影子,比如著名的Countach。但当时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兰博基尼因为进度缓慢,导致M1原型车的完成日期超过了最后期限,眼见着客户纷纷撤单,宝马不得不终止与兰博基尼的合作,转而独立完成M1的研发。

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M1成为一代经典——采用中置后驱的布局,搭载一台代号为M88的超级引擎——3.5升直列6缸24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3kW(277Ps),极速可达260km/h,百公里加速5.6秒,是当时德国公路上跑得最快的汽车。

从1979年开始,欧洲各站F1开赛前,都会特别为宝马M1开设ProCar Series组别的赛事,可见当时宝马M1在赛车界中的地位。M1的成功还奠定了日后宝马以自然吸气式直列6缸引擎作为动力配置主轴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才刚刚被涡轮增压的大潮所吞噬。

宝马一直崇尚驾驶乐趣,所谓“坐奔驰,开宝马”,运动和操控是宝马的拿手戏,而出自M 部门之手的宝马车,更是Bimmers心目中的Dream Car。经典车型还包括1983年的BMW M635 CSi(E24)、1985年的第一代M5(E28)(被誉为当时最快的四门房车)、1986年的BMW M3(E30)(集多年赛场经验及科技于一身,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BMW车型)等,每一台M都承载着宝马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和赛场上无数的辉煌荣耀。

从1984年(第一届DTM)到1992年的8年间,M部门令宝马在DTM赛场上战功赫赫——30多次获得杆位,49次各分站冠军,64次整场比赛最快圈速,185次登上领奖台,“BMW Motosport GmbH”是名副其实的为赛道和夺冠而生。

直到1993年,M部门的名称简化为“BMW M GmbH(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赛场,宝马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民用市场。发展至今,M GmbH的业务分为三大块:M高性能车的研发制造、BMW Individual个性化定制和BMW Driver Training精英驾驶培训。无论是赛道还是民用,M Power代表着宝马的最强运动基因。

因为宝马,M这个字母有了新的定义,Bimmers称其为“地表最速字母”。不过呢,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并不是所有带了M的都是烈马。发展至今,和“M”有关的车型和套件令人眼花缭乱,包括M Sport Package(M运动套件,只改动外观)、M Performance Parts(M高性能套件,除了外观,底盘调教更偏运动,性能有所提升)、M Performance 车型(引擎上有“M Performance”烙印,实力较普通车大幅提升),而在死忠粉眼中,只有那些引擎上有“M Power”烙印,真正由M部门重新研发打造的车型,才是纯血的M。

曾经有人提问 M Performance 和 M Power 的区别,答案是:“前者装逼模式,后者牛逼模式。”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实在分不清,你也可以记住目前在售的M纯血车型:M2、M3、M4、M5、M6、X5 M和X6 M,以免下次吹牛的时候被喷。另外,M Power 的外观套件与升级件还是有所区别,最凶猛、最具视觉杀伤力的一定是纯正的M。

Read more

“深伪裸照”把新西兰女孩整到崩溃

“深伪裸照”把新西兰女孩整到崩溃

那天,在大学宿舍里,Chloe(化名)正登录她常用的Discord软件。 一个好友申请弹了出来——头像是她自己,名字也是她的名字。 可使用的头像却让她当场愣住: 那是她的脸,但身体却是裸着的。 “我被震惊了,”她回忆说,“因为那根本不是我。” 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不久之后,Chloe发现,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生活照——与家人、朋友的合照、甚至童年照片——被人下载后,用人工智能技术篡改成了色情图片。 那些图片逼真得可怕:有的是她还是少年时的样子;有的则是她坐在父亲膝上的家庭合影,却被AI生成成她赤裸的身体——而旁边的父亲仍穿着衣服。 “把我爸爸放进那样的画面……太恶心了。”她说。 更可怕的是,这些照片被挂上了她的真名,出现在色情网站上。 当她的名字被人搜索时,这些“照片”就会弹出来。 “我曾经丢掉一个职业机会,因为对方一查我的名字,看到的就是那些照片。” 不久,她的社交账号被信息淹没: 有人要“加她好友”,有人要求“更多照片”。 还有人邀请她演片,说“报酬很高”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45㎡“集装箱屋”卖了70万!曾是新西兰首个“8星住宅”

在奥克兰Titirangi的山林间,一栋由两个旧集装箱拼成的小屋悄然易主。 新西兰首个“8星级集装箱屋” 在Titirangi一处陡峭的山坡上,藏着一栋面积仅45平方米的房子。 远远望去,它几乎与林木融为一体,外表由钢板拼接而成,但内部却温暖而现代。 这栋房子由两个旧集装箱改建而成,是新西兰第一个获得“8 Homestar”认证的住宅——这一认证由新西兰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用来衡量住宅在能源利用、用水效率、材料环保性等方面的综合可持续表现。 房主兼设计者Brenda Kelly近期决定出售这栋自住多年的房子。 她透露,自己收到了一份“难以拒绝”的报价,所以提前售出。 最终,这栋政府评估价为63.5万纽币的住宅,以接近70万纽币的价格成交。 据了解,买家是一名使用KiwiSaver的年轻首次置业者。 从原型样板到宜居之家 这栋集装箱屋建于2017年,最初是Kelly创办的“IQ Container Homes”公司的样板屋,用来展示她的建筑理念与施工工艺。 房子建在面积2427平方米、坡度陡峭的林地上,她选择将主体置于地块高处,以获得最佳视野和光照。 结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著名温泉营地出现污染,37人患病,6人住院

新西兰著名温泉营地出现污染,37人患病,6人住院

一场本应快快乐乐的学校露营,却因为一场“看不见的污染”,变成了噩梦。 孩子发高烧、拉血便,家长心急如焚 9月底,南岛著名的汉默温泉森林营地(Hanmer Springs Forest Camp)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集体感染事件。 据新西兰水安全局(Water Safety Authority, WSA)消息,共有至少37人出现症状,6人被送入医院,感染者中包括多名参加学校露营的孩子。 John Warrick的女儿Yanni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露营结束回家后不久开始发烧、腹痛、腹泻,甚至出现了血便。 “她非常虚弱,只能靠静脉注射维持营养。她在医院住了10天,还刚好错过了自己的10岁生日。” 他的妻子Sue补充说,医生担心感染可能影响女儿的肾脏,“那几天真的很害怕。”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们听说还有一个孩子因为感染严重,甚至需要输血。 污染源或与暴雨有关,营地水源来自浅溪流 调查发现,这次集体感染的罪魁祸首,是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这种细菌尤其容易对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造成严重威胁。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流动测速摄像头4个月罚款逾90万

流动测速摄像头4个月罚款逾90万

新西兰交通局(NZTA)今年5月启用的SUV流动测速摄像头,运行四个月,开出超过90万纽币的罚款。 从5月12日正式开始执法至8月31日,共有67,308起违规行为被记录,罚款共计928,960纽币。 目前,全国共有34辆搭载流动测速摄像头的SUV在道路上执勤,取代由警方操作的传统测速车。 收益最高的一台车在此期间共开出104,270纽币的罚单。 罚款所得会进入政府综合基金,并不会直接归交通局所有。 官方称,流动测速摄像头的目标是提供“普遍性威慑”,而非只针对特定地点进行执法。 “这些流动摄像头会频繁更换执勤地点,以形成整体威慑效果。这意味着,除了警方的道路执法外,流动安全摄像头可能在新西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监控。” 自7月1日起,NZTA正式接管全国所有安全摄像头的运营工作,而新西兰警方将不再操作测速货车,仅负责对其检测到的违规行为发出罚单。 Reference: https://www.nzherald.co.nz/nz/nzta-mobile-speed-cameras-in-suvs-earn-more-than-900k-in-four-months/O3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