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买车之宝马 BMW M Series

新西兰知识 KANNZ 11057浏览 0评论

在新西兰能够以非常不错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汽车,在亚洲地区卖的比较贵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准豪车”,同年份的二手车在新西兰的价格不会比丰田、尼桑高太多,尤其是二手的欧洲车在新西兰“掉价”蛮快的,几年新的车就能够用几万纽币买到。在德系汽车的三大品牌中,宝马是新西兰人最“热衷”的,因为二手的宝马零件容易找,而且修理起来也比奔驰和奥迪要简单和便宜。不少年轻的朋友更喜欢选择 M 系列的宝马,因为“为赛道而生”的M改款宝马能够让人用适当的价格找到超跑的感觉,同时还不会有“养不起”的问题。

宝马的 M 系列还有不少的小“系列”,在二手市场上同是 M 的宝马可能价格相差会很大,也是不少二手车经销商“骗人”的法宝,因为不少华人朋友只知道 M 的宝马会贵一点,可具体贵多少就看经销商怎么忽悠顾客了,用 M Power 的钱买了 M Performance,那可是亏大了;别看到了浅蓝、深蓝、红色的三道斜线就丧失理智哈。

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宝马的 M 系列在新西兰的车市有销售的系列(主要是二手车市场):

  • M Sport Package,简称 M Sport,外观较普通宝马有些许提升,样子货,价格应该比普通宝马最多贵小几千块
  • M Performance Parts,外观小提升,底盘性能调教得更为运动,应该比普通宝马贵大几千块;还有些引擎印着 M Performance,这些就比较厉害了,要比普通宝马贵一万甚至更多,因为它的引擎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 M Power,“纯血”宝马高性能版,价格是普通版本的一倍以上,两三倍都有可能,外观、底盘、悬挂、内饰、引擎、软件各个地方都有提升,宝马死忠的最爱

bmw-m-series-in-nz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以下内容来自界面新闻 jiemian.com

BMW的 M 部门也是为了赛车而生的,宝马一直用运动来标榜自己的理由,尽管奔驰是汽车的发明者,可宝马认为自己才是赛车运动最根正苗红的传人。

1972年5月,时任宝马销售总经理的罗伯特·A·卢茨(Robert Lutz)组织成立了BMW Motosport GmbH(宝马汽车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马特别设立用来参与赛车运动以及实施赛车技术民用化的引擎技术研究部门。

M部门的开山之作是1972年的BMW 3.0 CSL,江湖人称“蝙蝠车”。这款车是一款为赛道而生的车型,专门为了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而打造的速度机器,其中的3.0表示搭载独有的3.0L直列6缸12气门发动机,而少见的CSL字眼则是Coupe Sport Lightweight(轻量化运动双门车)的缩写,表明这台车拥有完美的车身比例,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轻量化技术进行瘦身,车门、前盖采用铝材制成,而5档变速箱的壳体则采用镁铝合金材质打造。

运动和轻量两大特点令其主宰了70年代欧洲房车大奖赛:1973年斩获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随后在1973-1979年间,除了1974年奖杯被福特夺走以外,包揽所有欧洲房车大奖赛冠军。尽管这是太不折不扣的赛车,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版本的M车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真是从这台车开始,才慢慢衍生出了在性能上可以媲美赛车的M Car。

真正意义上第一辆以M命名的车型是1980年的诞生的M1(E26),这也是宝马时至今日唯一一台中置引擎的量产车型。期初,M1本是由宝马与兰博基尼合作开发,其实从M1的造型也能窥见几分那个年代兰博基尼的影子,比如著名的Countach。但当时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兰博基尼因为进度缓慢,导致M1原型车的完成日期超过了最后期限,眼见着客户纷纷撤单,宝马不得不终止与兰博基尼的合作,转而独立完成M1的研发。

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M1成为一代经典——采用中置后驱的布局,搭载一台代号为M88的超级引擎——3.5升直列6缸24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203kW(277Ps),极速可达260km/h,百公里加速5.6秒,是当时德国公路上跑得最快的汽车。

从1979年开始,欧洲各站F1开赛前,都会特别为宝马M1开设ProCar Series组别的赛事,可见当时宝马M1在赛车界中的地位。M1的成功还奠定了日后宝马以自然吸气式直列6缸引擎作为动力配置主轴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才刚刚被涡轮增压的大潮所吞噬。

宝马一直崇尚驾驶乐趣,所谓“坐奔驰,开宝马”,运动和操控是宝马的拿手戏,而出自M 部门之手的宝马车,更是Bimmers心目中的Dream Car。经典车型还包括1983年的BMW M635 CSi(E24)、1985年的第一代M5(E28)(被誉为当时最快的四门房车)、1986年的BMW M3(E30)(集多年赛场经验及科技于一身,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BMW车型)等,每一台M都承载着宝马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和赛场上无数的辉煌荣耀。

从1984年(第一届DTM)到1992年的8年间,M部门令宝马在DTM赛场上战功赫赫——30多次获得杆位,49次各分站冠军,64次整场比赛最快圈速,185次登上领奖台,“BMW Motosport GmbH”是名副其实的为赛道和夺冠而生。

直到1993年,M部门的名称简化为“BMW M GmbH(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赛场,宝马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民用市场。发展至今,M GmbH的业务分为三大块:M高性能车的研发制造、BMW Individual个性化定制和BMW Driver Training精英驾驶培训。无论是赛道还是民用,M Power代表着宝马的最强运动基因。

因为宝马,M这个字母有了新的定义,Bimmers称其为“地表最速字母”。不过呢,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并不是所有带了M的都是烈马。发展至今,和“M”有关的车型和套件令人眼花缭乱,包括M Sport Package(M运动套件,只改动外观)、M Performance Parts(M高性能套件,除了外观,底盘调教更偏运动,性能有所提升)、M Performance 车型(引擎上有“M Performance”烙印,实力较普通车大幅提升),而在死忠粉眼中,只有那些引擎上有“M Power”烙印,真正由M部门重新研发打造的车型,才是纯血的M。

曾经有人提问 M Performance 和 M Power 的区别,答案是:“前者装逼模式,后者牛逼模式。”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实在分不清,你也可以记住目前在售的M纯血车型:M2、M3、M4、M5、M6、X5 M和X6 M,以免下次吹牛的时候被喷。另外,M Power 的外观套件与升级件还是有所区别,最凶猛、最具视觉杀伤力的一定是纯正的M。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