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 Budget

每年新西兰政府都会制定一个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用 Budget + 年份来进行标注。财政预算将会给出这个国家未来一年到五年的财政发展规划,最聪明的商人,往往会从新西兰政府财政预算公布的时候就迅速调整自己的生意经营方向与政府的“步调一致”,期待从慷慨的预算中分得一杯羹。
新西兰政府的财政预算有个专门的网站,上面会把所有预算中的内容列举得清清楚楚,任何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站获取政府预算中的全部公开信息。网站的网址是 https://www.budget.govt.nz

image source: pixabay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
以下内容来自MBA智库百科
从形式上看,它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分门别类地反映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从内容上看,它是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作的安排,表明政府在财政年度内计划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本,政府又如何为这些成本筹集资金。因此,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财务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
与一般预算不同的是,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财政预算基本内容的级次划分、收支内容、管理职权划分等等,都是以预算法的形式规定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也是在预算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财政预算编制后要经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受法律的严格制约,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使政府的财政行为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难以保持自身均衡发展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状况,选择适当的预算总量或结构政策,用预算手段去弥补市场缺陷,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在14-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充分利用议会同封建统治者争夺财政支配权。他们要求政府的各项收支必须事先作计划,经议会审查通过后才能执行,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受议会监督,以此限制封建君主的财政权。
欧美其他国家财政预算制度的确立相对较晚。以美国为例,早期的宪法中并没有关于预算制度的规定,直到1800年才规定财政部要向国会报告财政收支,但这时的财政收支报告只是一个汇总的情况而已。美国南北战争后的1865年,国会成立了一个拨款委员会,主管财政收支问题。1908-19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支连续出现赤字,才促使美国政府考虑建立联邦预算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会在1921年通过了《预算审计法案》,正式规定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出预算报告。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以后,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才有可能彻底分开,也才有可能通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制财政计划。因此,预算制度既是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结果,也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手段。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展,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不仅财政收支项目增多,而且收支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财政收支的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因此,预算制度既是管理技术科学化进程的一个结果,也是推进财政管理技术科学化的基本手段。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货币关系渗透到整个再生产领域,财政活动完全货币化。只有在财政活动货币化的条件下,全部财政收支才能统一反映在一览表(即平衡表)中,才能完整地反映国家财政活动,才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财政预算特征
财政预算既是履行政府职责,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计划,同时又是限制政府收支的手段。因此,其基本特征有:
- 法定性。这不仅指财政预算的产生过程必须严格通过法定程序,而且指财政预算的收支范围和方向均有相应的法规为依据。
- 精细性。这是指财政预算的安排是详细的,有精确说明的,而且有相应的表式。也就是说,政府各项收支的来龙去脉都是清楚的,有根据的。
- 完整性。这是指政府收支都应在财政预算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法规规定的预算收支都应列入财政预算。
- 时效性。财政预算的时效通常为一年,财政预算年度的划定各国不尽相同。
- 公开性。财政预算在本质上是反映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供给的计划。既然政府代表公众利益,财政预算就必须向公众公开,便于公众监督。这不仅有利于政府的清正廉洁,而且有利于预算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