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新西兰PR后,华人夫妇双双辞职,回中国生娃:“想让孩子有选择”

拿到新西兰PR后,华人夫妇双双辞职,回中国生娃:“想让孩子有选择”
Photo by Kayla Kozlowski / Unsplash

“在国外生孩子”曾经是很多孕妈妈的愿望,让孩子一出生就拥有发达国家的护照。

而现在,却有一些海外华人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回中国生娃,入中国籍

red green and blue world map
Photo by Christian Lue / Unsplash

今天,“发现新西兰”记者采访了新西兰一位华人孕妈妈Lucy,她分享了自己回国生娃的心路历程。

01
从犹豫不决到坚定回国

2017年,Lucy到新西兰读研,毕业以后工作、拿PR,就这么留下来了。

后来,她遇到了人生伴侣,今年年初发现自己怀孕了。

Lucy在奥克兰

她有新西兰PR,如果孩子出生在这里,就默认是新西兰国籍。

Lucy和老公一开始就考虑过回中国生孩子,但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两人都在新西兰有工作和稳定的生活。

直到产检的时候,他们得知怀的是双胞胎,终于下定决定:一起辞职,回国生娃

“我身边的华人朋友都是在新西兰医院生的孩子,所以我说要回国生娃的时候,很多人质疑,表示不理解。”Lucy说。

但两人毅然辞掉工作,处理好在新西兰的事情后,今年5月,他们登上飞机,飞回了Lucy的老家吉林长春。

此时她怀孕15周。

虽然这个选择看起来“反常规”,但对她和老公而言,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因为他们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

02
“在国内生娃更安心”

第一个原因就是Lucy感觉在国内生娃更放心

在回国前,Lucy在新西兰做过几次产检,一切都按部就班,助产士认真负责,很多在新西兰生孩子的朋友也一切顺利。

但是对Lucy来说,双胞胎伴随着更高的风险,而国内医生处理过的双胞胎案例更多,经验更丰富,这一点来看,回国让她感觉更安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语言。

Lucy表示,“我想象过一个场景,在医院痛的死去活来时候还要认真听医生护士说的英语……想想就可怕!”

第二个原因是生完孩子后的坐月子问题

两个小生命同时降临,如果没有月嫂和爸妈帮忙,Lucy和老公不知道会有多手忙脚乱。

他们也打听过新西兰的月嫂价格大概是1.5万纽币一个月,但是两个宝宝雇一个月嫂可能不够,这又是一个难关。

但在国内有亲朋友好友的人脉,找月嫂的难度和性价比都不一样。

而且,Lucy一直都想体验一下国内的月子中心,希望能有专业的团队在月子期间来照顾她和宝宝。她选择的月子中心会安排月嫂到医院全程陪护

示意图

最后一个原因是为了陪伴家人

因为疫情,Lucy和国内的家人聚少离多,回国待产是一个很好的陪伴老人、享受家庭温暖的机会。

“其实我们回国,比让他们来新西兰看我们要容易得多。”Lucy说。

在回国前,Lucy已经满足了领取新西兰生育补贴(带薪产假)的条件,即在孩子出生前52周内工作了26周,这也让她能更安心地回国待产。

03
中国护照+新西兰PR

在中国生孩子还涉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朋友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宝宝的国籍

对此,Lucy表示,“对我和老公来说,孩子入新西兰籍或中国籍都可以,我们计划让他们在新西兰长大。

“但我爸妈就更倾向于让孩子入中国籍,回去生孩子也是满足他们的愿望。”

图片来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summer-summer/10570137174

什么时候回新西兰呢?

Lucy计划在宝宝2岁之前带他们回到新西兰,先给宝宝办旅游签,然后在新西兰境内申请居民签证,然后到PR,这是她咨询顾问得出的答案。

相比直接在新西兰生,回国前期麻烦一些,但宝宝们出生后可以拥有中国护照和新西兰PR

“以后他们长大了,了解了两个国家,想留在新西兰或者去中国发展,都可以自己决定。”

Lucy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有着类似的考虑,表示“要让孩子有个选择”

已经行动的也不在少数。


04
新西兰和国内医院体验对比

Lucy分享了在新西兰和国内待产的不同体验。

刚回国第一次做全面检查的时候,Lucy去的是当地的公立医院,她的感受是“比新西兰全面太多了”

除了基本的测身高体重和血压,还做了双胎彩超、病毒四项、血糖、甲功五项等等。

这些都是医生了解了她的情况、看了她从新西兰带回的报告后建议她做的检查。

“彩超在国内已经五维了,新西兰大多数地方还停留在三维。”

相比之下,新西兰的产检就比较简单。

Lucy还记得在新西兰做唐氏筛查的时候,每个孕妇预留的时间是30分钟,时间一到,很明显就能感受到医生会赶时间,草草收尾。

但在国内做这项筛查时,Lucy感觉医生更耐心,如果孩子的角度不合适,医生就会让她去外面走动走动,稍后再继续,直到检查完成。

此外,国内的医院都有小程序,预约检查、看报告都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非常便利。

价格方面,Lucy在国内没有医保,一切都是自费,但她仍感觉比在新西兰便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怀的双胞胎,我在新西兰做的B超,NT检查等每项都至少几百刀,国内就便宜一些。”

但是国内公立医院孕妇太多了,每个项目排队都是几小时起步。

所以第一次产检没问题后,之后的检查为了更好的服务和节省时间,她选择了私立医院。

在生活方面,Lucy很久没有在国内长期生活,刚回去的一个月丰富而便利的外卖让她长胖了10斤。

不管去到哪里,只需一个手机就能办所有事情,这一点让她很惊喜。

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Lucy住在奥克兰的时候,出门就是海,而在长春要看风景就得开车到远的地方。

国内开车的路况也让她感到不太习惯,很多人开车风格太野蛮,抢道鸣笛拥挤都是家常便饭。

但总的来说,回国享受到的便利和温馨大大超出了刚开始的不习惯。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回到家乡,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有爸妈陪伴在侧,我觉得很值得。”Lucy说。

对于Lucy的选择,你怎么看?

Read more

2025年新西兰公共假期攻略

2025年新西兰公共假期攻略

以下是2025年的新西兰假期攻略,如何用最少的年假获得全年最长的休假时间: 怀唐伊日 2025 怀唐伊日在周四,因此只需在2月7日(周五)请一天年假,就能享受一个四天的小长假。 复活节周末和ANZAC DAY 2025 今年这两个节日落在同一周。通过请4月14日到17日以及22日到24日的年假,您只需使用七天年假,却可以享受16天的假期。 毛利新年Matariki 如果在6月16日至19日请四天年假,将可以连休9天不用进办公室。 圣诞节和新年 2025/26 已经在计划明年夏天了吗?2025年的圣诞节和节礼日,以及新年的法定假日都在周四和周五。 利用这些法定假日,再加上六天年假(12月22日、23日、24日,以及29日、30日、31日),即可享受长达16天的假期。 2025学年学校时间安排 各个学校的确切开学日期有所不同,但第一学期的开学时间为1月27日(星期一)至 2 月 7 日(星期五)(最晚)。 第1学期:11周,最后一天为4月11日。 第2学期:9周。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搭纽航飞机旁边坐了个囚犯,新西兰政府回应

搭纽航飞机旁边坐了个囚犯,新西兰政府回应

大家搭飞机出行时,偶尔可能会遇到一些烦人的乘客。 但要是你坐上飞机时发现旁边坐的居然是一名囚犯,你会有什么感受? 乘客发现身边是囚犯 最近有乘客在登上一趟从奥克兰飞往惠灵顿的商业航班时,震惊地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名被铐住双手的女性囚犯。 她说,囚犯旁边是穿着防护背心的制服警卫,而且旁边的座位上还有一名小孩。 乘客表示,纽航并未事先告知航班上会有囚犯同行,这让她感到“略微不安”,而且这种等级的安保措施,在她看来其实意味着存在某种风险。 “我不知道她做了啥,但她全程带着手铐......安保人员不穿制服可能会好点,要不是制服我可能都没发现他们......和被铐住的囚犯一起坐飞机会让人有点紧张,让人想到那些结局不太好的电影情节。” 尽管心中忐忑,但她观察到这名囚犯在整个航程中表现安静,并未引起任何麻烦。 后来,有人发现这名囚犯戴着手铐,由四名警卫押解走过惠灵顿机场的国内航站楼。 囚犯转运频率惊人 纽航方面拒绝透露具体乘客的详细信息,但新西兰惩教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过去五年中,有5,174名囚犯搭乘商业航班或包机被转移。 这些囚犯主要是因为需要前往法庭、监狱或医疗机构接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南半球最大预制房项目”,这次不是中国制造

“南半球最大预制房项目”,这次不是中国制造

新西兰近年发展了不少“预制房”的住宅建筑项目,也就是把房子模块化,加快建筑效率的一种方式,其中“中国制造”几乎是媒体们对这类房子报道的重点。 不过,一个号称“南半球最大型模块化住宅”的项目,却没有了“中国制造”的身影。 “越南制造”引起行业争议 在奥克兰北岸Northcote的Fraser Ave和Lake Road交汇处,一个6层共183个单位的公寓项目Elevation正在建设。 该项目由越南企业TLC Modular开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istair Sawer称,这是南半球最大,在全球也能跻身前五的大型项目。虽然是预制房,但内部完全就是一副全新智能家居的模样。 另外,尽管地块之前属于政府的公屋部门Kāinga Ora,但目前已经建成后的房子会是经适房和商品房,并无规划任何公屋。 然而业界不少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TLC在11个月前就宣布已经安放好最后一个模块,并曾经表示首批公寓将在去年10月完工,但实际工程却出现了延迟。 Sawer对此表示,延误主要是由文件处理导致,而且工地即将重新开工,预计今年年中能够完成第一栋公寓,第三季度完成第二栋。 “我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转78万纽币到澳洲,“被气到失眠”

转78万纽币到澳洲,“被气到失眠”

Carl Halvorsen是一位新西兰的父亲,女儿在澳大利亚珀斯定居。 Carl的太太于2024年3月去世之后,他计划去澳大利亚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这也是太太的遗愿,这家人于是在12月出售了位于Ōhope Beach的房子,有了一笔钱。 他准备把这笔钱通过大银行汇到澳大利亚,帮女儿在澳大利亚买房,自己也准备搬去,迎接女儿即将出生的新宝宝。 珀斯是澳大利亚西部最大城市,人口230万,平均房价约70万澳币。 令Carl Halvorsen没想到的是,买房款转汇过程中“缩水”比例惊人。 通过ANZ Australia,他们往在珀斯的女儿账户汇款78万纽币。 原本预计,女儿会收到接近70万澳币(约合77.4万纽币)。 然而,实际到账是68.7万澳币。相当于约2万纽币在汇款过程中“蒸发”。 这家人说,银行的汇率比批发汇率牌价高出了约1.96万纽币。 Carl Halvorsen和家人感到自己“损失了一大笔钱”。 家人就和银行联系,但对银行的解释感到失望。 “还有多少新西兰人会因此受到影响? “即使算上手续费,这也是太高了。” Carl Halvorsen说,当家人看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