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可以自行更换汽车头灯为更亮的LED/HID吗?

hid-led-conversion-kit-not-allowed-in-nz

新西兰的道路照明条件一般,尤其到夜里,路上黑黢黢的,如果你的车子型号较老,或者头灯用了很久了,就会出现打开近光灯却什么都看不清的现象;而新一点的车辆,很多都装配了HID氙气灯,或者是更新的LED大灯,亮度很高,大灯打开前方白花花一片,也让不少老车的“蜡烛灯”车主羡慕。所谓蜡烛灯,就是两个大灯的光线不够亮,就像两盏蜡烛一样的微弱,是车主对自己“不给力”的头灯的戏称。

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新西兰的一些汽车用品商店,有那种“蓝光灯泡”卖,通常都是标着什么“30% brighter”;国内的“某东、某宝、某多多”上,更是有大量的“改装LED/HID”灯泡和教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价格还很便宜,买一对大灯航空运到新西兰又花不了多少钱,就动了改装的心思。

那么,这种自行更换汽车头灯灯泡的行为被许可吗?

简单回答一句,绝大部分都不行。你改装了以后,虽然晚上开车亮堂堂了,但是很可能一年一次的WoF你过不去了。

这是因为新西兰道路交通管理局NZTA对于车辆前大灯这个重要的安全组件,通过的标准很严格,大家请看 https://vehicleinspection.nzta.govt.nz/virms/in-service-wof-and-cof/general/lighting/headlamps 上的公开信息,专门讲到了自行更换 HID / Xenon HID / LED 的注意事项。在其中的 Note 8 特别标注出,使用“conversion kit”(也就是改装组件)将原本的卤素灯泡改为 HID/LED 大灯,是违法的,因为这些灯泡太亮了,而且会产生一些对人眼睛不友好的蓝光和炫光,不仅让开车的驾驶员视力更容易疲劳,也会让对面的驾驶员感觉刺眼,造成双方的风险。

如果你真的无法忍受自己车的“蜡烛灯”,NZTA允许你整套更换前头灯,也就是不仅换灯泡,连前大灯总成都更换成为原厂的,认证过的 HID/LED 灯组,这是被接受的,也能够通过 WoF 检测;但实际的问题是,这么一对大灯总成换下来,价格至少几千刀,何必呢?还不如买个新点儿的二手车,都自带这些更亮的头灯了。

刚才说到“绝大部分”都不行,那什么行?根据站长的了解,有很小一部分的增量30%~50%之间的卤素灯泡,上面有一点点兰色的那种,其色温不超过3700K的,更换起来是可以通过 WoF 的;因为其制造的光,还是较为暖色系的白光,不像那些山寨的卤素改装灯泡把整个灯泡都涂成蓝色了,追求一个奇怪的色温感。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的卤素大灯太暗了,往往是因为你的前大灯的灯泡需要更换,或者是大灯的灯罩需要清洁;卤素大灯的寿命并不长,350~500 小时而已,而且随着使用的小时数增加,其亮度还会不断的衰退;实际上计算一下,如果你每天晚上都有一个小时需要开着大灯驾驶,那么基本上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哪怕你的大灯还亮着,都应该主动更换亮度已经有些衰退了的灯泡了。

hid-led-conversion-kit-not-allowed-in-nz

Read more

假冒身份,他在新西兰生活25年!换了护照,再把亲戚申请到新西兰

假冒身份,他在新西兰生活25年!换了护照,再把亲戚申请到新西兰

从假结婚到假身份,一名男子用哥哥的名字在新西兰生活了25年——如今,这场骗局终于被揭穿。 用哥哥身份混进新西兰,拿护照换国籍 “Jahangir Alam”,这个在新西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男人,其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他来自孟加拉国,却从1990年代起便冒用自己哥哥的身份,在多个国家之间往返。 最终落脚新西兰,并用假身份一步步拿到工作签证、永居、再到公民身份和护照。 更夸张的是,在取得新西兰国籍后,他还借此帮自己的“妻子”Taj Parvin Shilpi和母亲申请签证,总共提交了14份签证申请文件。 虽然他母亲最终没能来成,但Shilpi却在2008年顺利入境,并开始和Alam共同生活。 他们现在的儿子也已经21岁,是名大学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真正的Alam其实是在美国生活的50岁男子。 在新西兰生活二十多年,如今深陷官司的“Alam”,他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假结婚、假文件,骗局持续20多年 Alam最初是以游客身份来到新西兰的。 为了留在这里,他和一名新西兰女子结婚,虽然他声称这段婚姻是真实的,只是因“生活方式差异”而结束,但事实显示这更像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为了“讨好女孩”,新西兰男子点燃警局,结果悲剧了

为了“讨好女孩”,新西兰男子点燃警局,结果悲剧了

最近,新西兰北岛小镇Kaikohe的警察局被一件事整无语了。警察局差点被烧,原因竟然是一个叫做Zayne Gordon的男子要“吸引女孩的关注”。 自制燃烧瓶扔到警察局 2024年12月12日凌晨3点15分左右,闭路电视监控拍摄到Gordon快速奔向Kaikohe警察局正门斜坡。 他手持一瓶装有纸巾的瓶子(相当于自制燃烧瓶),将点燃的纸巾塞入瓶口引燃,放到警局入口然后跑开。 纸巾火焰熄灭后,他还跑回来重新点燃,这次点着了。 瓶内燃烧物爆炸,造成警局门口黑色焦痕及一定程度的外观损坏。 事件全过程他用都在手机录像,且正在与某人通话。 逮捕后,Gordon承认纵火行为,但辩称并非针对警察,而是为了“给一名女孩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Gordon多次缺席法庭,处于“逃跑”状态。 过往犯罪累累 检方指出,他长期滥用冰毒,自15岁起便开始接触这类毒品。 据称其母亲曾引导他尝试毒品,导致他深陷毒瘾无法自拔,连续作出危险且违法的决定。 2022年,Gordon因无证驾驶被警方指控,并获准保释。 但此后,他屡次违反保释条件,多次未能出庭应审,导致法院多次发出逮捕令。 2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建筑协会前主席被曝丑闻!被判赔偿6位数......

新西兰建筑协会前主席被曝丑闻!被判赔偿6位数......

新西兰一位曾经的建筑界“大佬”,不仅没盖房、卷走客户定金,还故意拖延诉讼三年。 收了钱却不干活,建筑老板“金蝉脱壳” 这起建筑纠纷的主角是John Stewart MacDonald,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西兰全国建筑协会(Master Builders Association)前会长。 他的背景、资历看起来非常体面,让人一开始很难想象,他竟然会卷入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 2020年,MacDonald通过他位于汉密尔顿的建筑公司John S. MacDonald Builders Ltd.接下了两对夫妇的建房项目。 他收取了他们29万纽币定金,但几乎没有动工,最后一次施工进度就是下面照片的程度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客户的钱不仅没花在施工上,而是被他用于翻新他自己的住宅,还拿去投资赛马。 而且到了2021年,他直接把公司申请清算,留下满地烂摊子。 于是,两对夫妇只好把他告上了法庭。 客户好言求和解,他三次拒绝、反复拖延 案件在2023年进入庭审阶段。 客户原本并不想把事情闹大,早在2021年11月就提出过:只要MacDonald愿意赔偿18万纽币,就可以和解,结果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美国一家四口“逃来”新西兰:“美国不能待了”

美国一家四口“逃来”新西兰:“美国不能待了”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第一天,美国一家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举家迁往新西兰。 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年仅9岁的女儿在美国待不下去了。 “现实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住在科罗拉多州的夫妻俩Brandon和Candace有两个孩子,Holt和Chase。 几年前,年幼的Chase向父母出柜,明确表达自己是一个女孩。 父母完全接纳了她的身份,也开始尽其所能地支持她,包括让她接受性别肯定的医疗照护,让她在学校被以正确的身份对待。 然而,美国政治环境却越来越令他们担忧。 当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仅仅24小时内,他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明文规定“美国只有两种性别”。 这一命令不仅否定了跨性别者的存在,也为之后更严苛的反跨性别政策铺平了道路。 Brandon说:“原本朋友还安慰我们,说‘特朗普不会真的去针对LGBTQ群体的’,但现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他们以为政策限制会是逐步推进的,但现实是:第一天就来了个“当头一棒”。 “这不仅是针对整个LGBTQ群体,而是特别针对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青少年。” 早就有了“逃离计划” 尽管他们所住的科罗拉多州目前仍允许未成年人接受性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