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西兰政府不使用专门的检疫设施来隔离入境者?

为什么新西兰不建立专用的隔离设施来进行入境者的十四天隔离?为什么澳大利亚也不?连中国大陆这样的抗疫非常严格的国家,也都是使用各处的酒店来进行入境隔离。
那么,在新冠疫情传播广泛,几年之内无法消除的前景下,为何世界各个国家的政府都选择了“不建立”专用的建议隔离设施呢?
上周,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的,用于入境检测归来者的隔离酒店 Hotel Grand Chancellor,由于在酒店的第七层发现了多名患有UK变种的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而被迫疏散并停止该隔离设施的使用。
超过120名正在被隔离的入境者,不得不转移到一个未公开的设施内,重新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而之前在这个酒店内发现了6名有关联的感染者,这还包括“非入境人员”的酒店清洁人员的确诊;这让澳洲当局很紧张,马上进行调查,看是否有未按照规则操作的可能性。
而就在上周,新西兰政府也同样发出了通报,基督城上次的隔离酒店内互相传染及传染到酒店两名工作人员患病的原因,也是由于隔离酒店的通风设施造成的。
所有的证据让新西兰的卫生系统专家呼吁,MIQ(隔离设施)需要改变,但政府坚信当前的模式是最好,唯一可行的选择。
MIQ发言人本周早些时候告诉媒体,“目前的国际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是可能的,但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因素,并且目前无法确定空气传播的确切风险。”
“但是,作为预防措施的一部分,新西兰政府已经在一些MIQ设施中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检查,并将对剩下的其它MIQ设施进行通风系统检查。”
新西兰政府目前在全境建立了30多个隔离设施,均使用酒店或旅店来进行一定的确认和改造后开启,包括奥克兰的18家、汉密尔顿的3家、罗托鲁瓦的3家、惠灵顿2家和基督城的6家。
新西兰的流行病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议将MIQ从酒店转移出去,专家指出,由于共享空间和通风问题,这些酒店并非为感染控制而设计。
目前专家提出的建议是,将MIQ隔离设施移出主要城市,使用军事基地进行人员检疫。而政府的卫生部长克里斯·西普金斯直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说,将隔离设施移到更偏远的地方不可行,保安、交通、卫生、清洁、饮食等等各种后勤支持全部无法满足。
面对新西兰可能在今年迎接更多的人回到新西兰的土地上的情况,下个月(2月份)新西兰的内阁将进行高级别的讨论,潜在的可选择的隔离设施包括更广泛的选择:
- 未使用的度假设施
- 服务式公寓设施
- 建立全新的专用隔离设施
- 营房式隔离帐篷
- 露营车
上述的所有选择,均提出更高的挑战要求,不仅包括隔离设施位置的选择,也包括相应人员的配备;这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新的后勤支持的员工,包括护士、医疗助理、清洁工、航空安全人员、酒店运营人员,以及其他不得不前往新的工作地点的人员。安置所有的这些后勤支持人员,将会给新西兰政府造成重大的问题。
新西兰卫生部长表示,政府必须权衡速度/可行性,并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系统,能够马上投入运行,提供恰当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能够提供服务/医疗/管理;而在这一切之上的前提是,能够保证隔离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让纳税人缴纳的钱能够合理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