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售龙虾4600余只,男子非法获利6万余纽元被判刑,新西兰钓鱼不可“随心所欲”

私售龙虾4600余只,男子非法获利6万余纽元被判刑,新西兰钓鱼不可“随心所欲”

每年10月初开始,新西兰的钓鱼季就正式拉开帷幕。

新西兰有超过15,000公里的海岸线,加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让这里成为得天独厚的钓鱼胜地。不过,在新西兰钓鱼可不能”随心所欲” ,哪怕是娱乐性、消遣式捕鱼(recreational fishing),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 MPI)也对可钓鱼的数量、尺寸与大小,甚至钓鱼装备与工具等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违规,还有可能面临罚款甚至更严重的处罚。

消遣式钓鱼注意捕捞数量,切记不能交易,违规严重可能被判刑

本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MPI)就通报了一起因违规捕鱼被罚款1.05万纽元的案例。

记者了解到,这个消遣式钓鱼团体有5名钓鱼者,去年5月在 Hauraki海湾钓鱼。按照MPI规定,每个人每天能钓的鲷鱼(snapper)上限为7条,但5人最终钓起317条鲷鱼,数量超过了他们当天可钓限额的9倍。此外,这群钓鱼者还钓了其他鱼类,当天钓鱼总数达到348条。

随后,新西兰渔业部的渔业官员是在半月湾(Half Moon Bay)船舶停靠点检查时发现了违规行为。MPI表示,这5名钓鱼者中至少有2人知道鲷鱼大小、尺寸的限制,渔船上也有一个测量鱼长度的测量器。

最终,5人因违反渔业法于10月5日在奥克兰Manukau区法院出庭。其中,船长 Tai ah You被罚款2500纽元,其他4名钓客每人被罚2000纽元。

“规则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这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渔业资源。这是很多鱼,95条鲷鱼尺寸偏小。团队中有人说他们知道规则,而其他人则不知道。” MPI渔业合规部门的区域经理 Andre Espinoza表示, “我们强烈建议人们下载免费的NZ渔业规则(NZ Fishing Rules)手机 app ,这个手机运用能告诉你最新的规则。如果你遵循规则,你将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并避免高额罚款。”

Fish
5人一天钓起348条鱼,因违规操作被罚款1.05万纽元。 Photo: 123rf

事实上,钓鱼者因为违规被重罚在新西兰时有发生。

今年8月23日,新西兰一名60岁的男子 John Nohotima就因偷捕商业价值近30万纽元的龙虾被 Wairoa 地区法院判以2年零2个半月的有期徒刑。而根据MPI的通报,这名男子向黑市及社区售卖了4,664只龙虾(通过消遣式捕鱼获得),以此获得68,690纽元的收益。

很多人不知道,在新西兰如果购买、出售或交换通过消遣式捕鱼获得的海鲜(包括鳍鱼、贝类、岩石龙虾和小龙虾)的行为违反了渔业法,属于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高达25万纽元的罚款。

“只有商业捕鱼的渔民可以对捕获的海鲜进行交易,而且需要商业捕鱼执照,并且海货需要送到有许可证的接受者处,” MPI渔业合规部门北地区域经理 Phil Tasker 表示, “违规者会被送上法庭受到起诉。”

Tasker表示,新西兰捕鱼规则会有区域性的变化,但大多数消遣式捕鱼都有大小限制以及每日捕获数量限制。

“譬如鲷鱼(snapper),如果在北岛东海岸捕获,(鱼)的长度要达到30厘米;在西海岸捕获的鱼长度要达到27厘米。” Tasker表示,”每天可捕获的鱼的数量也在变化,东海岸每人每天限捕7条,西海岸每人每天限捕10条,这适用于大多数鱼种。”

因为捕捞规则根据区域而变化, Taske建议钓客在钓鱼前登陆MPI网站熟悉目的地的钓鱼规则,或者是下载 NZ Fishing Rules 手机 app了解最新信息。

“大家可以到MPI官网查看我们的 捕鱼规则手册,有简体中文的摘要,” Tasker表示,”手册是基于图表,只要你能读懂数字,看懂图片,即使不懂英文也能获得大量信息。”

“在新西兰不知道(钓鱼规则)不是借口,人们在出门钓鱼前就应该了解这些规则。” Tasker说。

岛屿湾部分区域开始禁渔,挖海胆也被禁止

Deep Water Cove, in the Bay of Islands is an example of the success of a no-fishing rahui on the recovery of marine ecosystems
岛屿湾的深水湾Deep Water Cove成为禁渔区。 Photo: Kennedy Warne

在新西兰,除了了解目的地对可钓鱼种、数量、尺寸等的规定,当地是否有禁渔区也要事先了解。

最近,北地地区议会就正式把岛屿湾(Bay of Islands)的部分地区划入”禁止捕鱼区域”(no-take fishing areas),包括从 Maunganui Bay(深水湾 Deep Water Cove)到 Oporua Oke Bay,以及Mimiwhangata半岛周围。

北地地区议会生物安全部门的经理Don McKenzie表示,新的禁渔令禁止在禁渔区暂时地、或永久地损坏、破坏或带走鱼类、水生生物或海草。

“消遣式捕鱼会违反这一规定,所以不再被允许。” McKenzie表示。与此同时,禁渔令还包括禁止海胆(kina)的捕捞,毛利传统的捕鱼方式也被禁止。

McKenzie表示,北地地区议会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新规,是因为提交给环境法院的证据显示,这些”禁渔区” 的重要生态价值受到捕鱼活动的严重影响,包括海藻林的大面积损失,被海胆占据的光秃秃海床(kina barren)以及鲷鱼(snapper)、龙虾(crayfish)减产等,而禁渔可以让这些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McKenzie表示,目前上诉区域的禁渔令已经开始生效,他也提醒公众、游客在这个夏天前往岛屿湾前了解当地的航行规则,了解新的海洋保护区域,并且通过环保部、渔业部门了解该区域的其他规则。

北地地区议会官网上也有明确规定,根据【资源管理法】 Resource Management Act下的合规措施,违反禁捕条例,以及未向获得授权的执法官员提供信息,或将面临数百纽元的罚款,严重者还有可能面临个人最高两年监禁或高达30万纽元的罚款,组织违规则将面临高达60万纽元的罚款。

华人钓客分享心得:适量索取,不要过度捕捞

Leo Shi是梅西大学动物学专业的一名学生,2019年开始体验消遣式钓鱼。

虽然钓龄时间不长,但从码头远投、路亚钓鱼(用假鱼饵钓鱼)、出海船钓、矶钓(在礁石上钓鱼)到下海潜水射鱼, Shi都有涉足。

Shi表示,他曾在MPI做过实习生,当时实习内容就包括非法渔获。

“华人违规的操作挺多,有的是不小心,有的是故意。譬如说鱼的尺寸不合规定,或者是过量捕捞,到保护区、禁捕区捕捞等。” Shi表示。

Chinese  recreational fisher,Tao Xu
许涛有十多年猎鱼经验。 Photo: supplied

在新西兰玩了十多年猎鱼(spearfishing,手持鱼叉、鱼枪进行捕鱼)的许涛也一直奉行适量索取,不要过度捕捞的原则。

“不管钓鱼,还是猎鱼,花的钱要比超市买鱼贵多了,这就是休闲、消遣的方式,更是享受过程,而不是为了抓多少鱼。” 许涛表示,因为喜欢潜水,他更青睐猎鱼这样原生态、更具挑战的活动, “但不管用哪种钓鱼方式,在新西兰都必须遵守相应的钓鱼规范。”

许涛表示,新西兰不同区域的钓鱼规则会有不同,甚至同一区域每年的规则都可能发生变化。

“譬如鲍鱼,黑色鲍鱼、黄色鲍鱼可以捕捞的尺寸有异,每个区域可以捕捞的数量也会不同。” 许涛说, “鲷鱼在奥克兰大于30厘米才符合钓鱼尺寸规定,但在其他地方可能27厘米就符合规定。”

许涛表示,他每次出海猎鱼前,都会通过 NZ Fishing Rules手机app应用查看当地的钓鱼规定,了解是否有封鱼。他也提醒新手钓鱼前一定要熟悉新西兰的钓鱼规则,以免发生违规行为。

Taiwanese recreational fisher,Ivan Lee
Ivan Lee从台湾移民新西兰后开始接触岩钓。 Photo: supplied

有着35年钓龄的华人Ivan Lee 从小在台湾就喜好钓鱼,17岁移民新西兰后开始接触海上岩钓,如今是奥克兰一家钓鱼店的老板。

他表示,华人移民到新西兰,常因对当地钓鱼规则不熟悉,而忽略渔业部对本地可钓鱼种、数量以及尺寸的限制。

“新西兰如果是休闲钓鱼,不能有任何交易鱼货获取收益的行为。如果违反条例,将面临被起诉、罚款并且没收渔具的后果。” Lee 表示。

根据MPI的规定,违反渔业捕捞规定会面临不同程度处罚:违反休闲捕鱼规定的钓鱼者将先收到违规通知(infringement notice),罚款最高可达500纽元;如果该违规行为被判定为严重,则会在法庭上被起诉,罚款最高可达1万纽元或25万纽元。

够买、出售或交换通过消遣式捕鱼获得的海鲜(包括鳍鱼、贝类、岩石龙虾和小龙虾)因违反【渔业法】或导致最高25万纽元的罚款。

除了罚款,违规者还可能面临所捕捞鱼类,涉及违规行为的装备、财产(包括船只和车辆)被没收的处罚。

如果发现违规捕鱼,或者可疑或非法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免费电话: 0800 47 62 24

邮箱: poacher@mpi.govt.nz

举报违规行为时请提供事件发生地点,涉事车辆或拖车车牌号码、船名,违规者描述。

举报任何可疑非法捕鱼行为时,请首先确保个人安全。所有电话和个人信息会保密处理。

* 本文首发于RNZ中文,作者:Duoya Lu,根据授权转载。

Read more

纽币大跌后,新西兰人出国旅游“很亏”

纽币大跌后,新西兰人出国旅游“很亏”

今年暑期计划出行的新西兰人,已经感觉到“汇率很亏”。 目前纽币汇率处在低位,尤其是纽币兑澳币,处在12年最低点。 同时,纽币兑人民币,纽币兑美元也都相对较低。 今天新西兰媒体有篇报道,专门讲新西兰人出国游感到“肉痛”。 纽币兑澳币的汇率已跌到近12年来的最低点。上周五一度触及1纽币仅能兑换0.8609澳币,虽然这两天稍有回升到0.87出头,但整体来看,纽币在外汇市场上明显不受待见,尤其是面对“澳洲表哥”。 外汇市场对利率变化极其敏感,而澳新两国的经济表现,也正走在不同的路线上。 ANZ策略师David Croy表示,澳大利亚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市场认为澳洲央行不会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大举降息;反观新西兰,数据则显示新西兰央行更有可能大幅降息。 “11月初,纽澳汇率跌破了2013年以来的交易区间,对做技术分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对于准备飞去澳洲度假的新西兰人来说,这个汇率依然会是个“现实冲击”。 好消息是:澳洲人来新西兰旅游就赚了。 ASB高级经济学家Mark Smith也指出,澳大利亚近期就业数据强劲,成为汇率变化的催化剂。澳洲10月就业人数增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The Warehouse宣布“成本重置”计划:会裁员

The Warehouse宣布“成本重置”计划:会裁员

The Warehouse Group今天宣布启动一项全面的成本重置计划,其中包括可能削减总部岗位以节省开支。 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Mark Stirton表示,股东期待“果断行动”,而他正是为此而来。 “我们的战略有两部分:一是立即降低成本以恢复盈利能力;二是继续投资能够强化The Warehouse集团长期实力的领域,例如门店、价格与产品品类。 “这些都是艰难的决定,我们不会轻易提出影响员工的变动。我们清楚这对团队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未来几个月,我们将以谨慎与尊重的方式支持员工进行咨询和变更流程。” Stirton表示,该计划会对总部岗位进行重组,但不减少门店一线员工的岗位。 The Warehouse Group发言人表示,目前无法确认受影响岗位数量。 “目前无法确认任何细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谨慎推进,以关怀和尊重的方式支持员工。” 集团同时考虑扩大与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TCS)的合作,可能进一步将业务领域进行外包,预计可在五年内减少多达4000万纽币的成本。 宣布成本重置计划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父亲为救儿子不幸遇害

奥克兰父亲为救儿子不幸遇害

距离奥克兰东区夺走一对父子生命的住宅火灾已过去六周。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如今,家属首次公开讲述当晚经历,揭开父亲为救最小的儿子而不幸遇害的细节。 当时身在雅加达的Yea Seul Park,收到住在奥克兰的妹妹发来的一条信息。 她妹妹与妹夫Jung Sup Lee及两个儿子(13岁和11岁的Ha-il)住在奥克兰。 信息的开头是:“昨晚家里起火了。” “只有大儿子和我逃了出来,Ha-il和Jung Sup没能跑出来。” Park看到后尖叫、哭泣,几乎晕倒。 她随即订上飞往新西兰的航班,经珀斯再转机到奥克兰。 抵达后,她立刻赶往医院探望。看到妹妹和外甥后,她一度感到宽慰。 “但我仍在寻找我的妹夫和Ha-il,希望还有生还的可能,希望消息弄错了,或者是我理解错了。” 10月2日凌晨约2点半,紧急服务人员赶到奥克兰Bucklands Beach的这处住宅。 这家人住在二楼,一楼有一名房客。 Park说,妹妹是被火势惊醒,她试图救出尽可能多的人,但火势过大,只得逃离。 “火灾开始后,Jung Sup冲进火海救儿子。那是妹妹最后一次看到他。 “他一定知道自己可能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The Body Shop重返新西兰

The Body Shop重返新西兰

英国知名美容品牌The Body Shop在停业七个月后正式重返新西兰市场。 新的本地特许经营商已在南岛尼尔森附近的Richmond开设首家门店,并上线了新的官方网站。 这标志着品牌在新西兰的重启——今年4月,The Body Shop新西兰因英国总部陷入财务危机而被迫清算,全国16家门店关闭,约70名员工失业。 彼时,英国母公司的倒闭及其后出售,使新西兰分部失去了财政支持。 原本的本地出售谈判未能达成,最终导致破产清算,债务约为1200万纽币,其中约一半为公司内部借贷。 如今,这个品牌以新西兰本地拥有的特许经营形式重新起航。 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起实现自然增长,未来几年计划在新西兰再开设至少两家门店,选址将以客户反馈与市场需求为导向。 英国总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ke Jatania对此表示,新西兰重新开业是品牌全球复兴的重要一步。 The Body Shop由已故创始人Anita Roddick于1976年创立,以天然美容产品、公平贸易、动物友善等“道德消费”理念而闻名。 Reference: https://www.rnz.co.nz/news/natio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