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口二手车中鲜为人知的 Shake Van

shake-van

二手的日本汽车在新西兰拥有极大的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度,而且新西兰政府在税收等等方面也非常鼓励二手车经销商来经营这样的业务。新西兰人大家庭比较多,全家出动需要六七个座位的车子的情况很常见,所以有点像是大面包车的 Van ,也叫 People mover 的这种车子在新西兰是很流行的。

七座车现在并不少见,包括在中国大陆大家也越来越熟悉紧凑型的七座家用汽车了,不过新西兰人往往比较大块头(胖子多),“小七座”不是新西兰人的最爱,反而是类似于丰田阿尔法 Alphard、日产君爵 Elgrand、马自达 MPV、本田 Elysion 这样的被称作“保姆车”的大尺寸的 Van ,由于乘坐舒适驾驶空间充足,又能拉人又能装货,所以在市场上极为受追捧。而且这类车型很坚固耐用,跑10万20万公里车子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故障,所以保值率也不错。当然,油价高涨的现今,这类比较费油的车型肯定不是上班通勤或者居家买菜的首选了。

如果在新西兰的二手汽车交易网站上搜索这类型的 Van,配置基本相同年份相近里程相似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价格十分的“跳跃”,从外观看都是闪闪亮的“日本全新进口的二手车”为何两辆车之间会有一两万纽币的价格差距呢?

抛开这个车是否是事故车或者有潜在机械故障不提,本文要介绍一个你在 GOOGLE 上都搜索不到的,只有新西兰和日本的二手车商之间才知道的“秘密单词”Shake Van,不信?你去谷歌上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搜索到哈!如果你的车在日本时候是一辆 Shake Van ,那么进口这辆车到新西兰的车商就会把它卖的比较便宜哦!

shake-van

image source: unsplash.com

Shake Van 到底是个什么车?为什么会便宜?因为这个车就是日本的“移动性服务车”。众所周知的,岛国日本的色情行业非常发达,而且“花样”特别多,所以,这种可以在车内搞“车震”的“移动工作场所”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车会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在约定的情况下前往“有需要的人”指定的地点提供服务;当然,有些车辆会随机扫街,提供招手上车的服务。如何判断这辆车可以招手上车呢?因为提供这种类型服务的车都会把自己贴的花花绿绿的,上面各种文字提示非常清楚的告诉他人这车是干什么的。车子里面通常会把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座位拆掉,换成“符合客人口味”的环境(别忘了,岛国人很有服务意识的);甚至在车子的副驾驶处还有刷卡机方便客人缴费。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和“被提供服务的人员”,可以在停车的时候在车里做一些羞羞羞的事情(此处省略若干字….)还有特殊癖好的“顾客”还可以要求司机驾驶车辆,在车辆的移动中享受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 Shake Van 的由来。

这些车在进口到新西兰之前通常不会做什么清理,毕竟日本出口商也会觉得这种车比较脏,简单的清理后,该拆的拆掉、改装的配件、备胎、座位安装回去就好了。到了新西兰的口岸,这些二手车需要先由 VTNZ 做安全检查,这种安全检查需要把前座拆掉测试座椅轨道的牢固性;有些时候,拆掉座椅就会发现一些用过的“橡胶制品”还在座位下面残留……恶不恶心,你懂的。

这些车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 里程普遍在十万公里上下
  • 后座很新,前座磨损厉害(因为后座是在出口到新西兰的时候才装上的几乎没有使用过,前座有专职司机一直在开车所以磨损高)
  • 有些车副驾驶的手套箱附近有安装过设备的痕迹(刷卡机)
  • 车子外表可能由于长期覆盖“招贴画”造成颜色有差异(招贴画肯定会被二手车经销商清理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太阳暴晒造成的色差是没法掩盖的)
  • 车子没有碰撞也没有机械问题,但就是比同样的二手车型便宜得多

根据新西兰的消费者法知情权的部分以及对于二手车商的规则中,如果消费者向经销商索取这辆二手车的“岛国前世”,经销商是不得隐瞒这辆车的历史的;但是,但是,但是,如果消费者没有要求,经销商也不需要主动提供。所以,如果您正好想在新西兰买一辆大大的“保姆车”,而且在车行看到了一辆闪闪亮的车,还挺便宜,您最好长个心眼要求出示这辆车在日本的历史。当然,“移动怡红院”肯定是被二手车经销商清理得十分干净的,除去心理上的“蓝瘦”以外,单论车子本身倒是没啥不对的地方的。

最后,站长预祝想在新西兰买二手保姆车的朋友,都能 Sha Sha Shake 到自己心仪的 Van,哈哈~~

Read more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投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

新西兰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坚称,全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将会弥补不足,为低迷的经济注入活力,并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Stanford表示,将于11月推出新的商业投资者签证,取代此前的企业家工作签证。 她批评旧签证“失败”,申请率低、拒签率高。 新签证提供两条投资路径: * 投资100万纽币,三年后可申请居留权; * 投资200万纽币,12个月即可快速获得居留权。 不过,条件限定为必须投资在能创造就业的成熟企业。 Stanford强调:“他们能通过投资新西兰企业创造就业——而且是更高薪的工作。” 她同时指出,过去批准过成人用品店、烟草店和连锁加盟等项目,带来了问题。新签证将严格排除便利店、快餐店及各类加盟业务。 Stanford预计,新计划首年大约会吸引100-150名投资者。 她认为,这足以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尤其有助于那些想退休或转让生意却迟迟找不到买家的业主。 她还特别强调,住宅物业投资被严格禁止,投资人必须先获得居留身份并在新西兰居住规定天数,才能购买住房。 “这不是关于住宅房产的签证,不能用来买房。如果发现房地产市场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干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北岸家庭收到恐吓匿名信

奥克兰北岸一户人家近日遭遇惊魂事件:有人掌握了他们的住址,并匿名送来一封带有威胁意味的信件,让全家人心生恐惧。 这封信并非通过邮政系统投递,而是直接送到家门口。 据悉,事件源于8月15日早上7点半左右,18岁的女儿驾驶母亲的车在奥克兰海港大桥匝道上行驶时,疑似发生的“危险变道”行为。 恐吓信内容 信件顶部写着母亲的全名和住址(因车辆登记在其名下),正文则写道: “关于8月15日星期五上午7点30分,奥克兰海港大桥上匝道的事情。如果你要像个混蛋一样开车、差点引发事故,那就别对一个能查出你住在哪里的人这么做。” 署名仅为“那个你差点逼下路的人”。 女学生的父亲表示,起初他没放在心上,因为当时妻子并未开车。 但很快他发现,原来当天早上是女儿借了车。 他虽然对女儿可能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感到不满,但更担心的是,有人可能“滥用职权”获取了家庭的私人信息。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路怒症了,这是滥用隐私权限,对一个18岁女孩做出威胁,非常非常可怕。” 他说,女儿完全不记得有任何险情,当时也没有与其他车辆接触,更没听到鸣笛警告。 现在,妻子和女儿都感到心神不宁,不确定是否有人在暗中监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官宣最新居留通道,200万1年拿PR

新西兰今日宣布推出一项全新签证——商业投资者签证,英文Business Investor Visa,简称 BIV。该签证目的是吸引海外企业家来新西兰投资经营企业。 根据政策,外国企业家若向一家现有新西兰企业投资200万纽币,将获得快速通道,有望在一年后取得新西兰居留权。 若投资100万纽币,则需经过三年“工作—居留”通道方可转为居民签证。 申请人既可以直接收购企业,也可以入股至少 25%,但需满足最低投资额要求。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均可申请“商业投资者居留签证”。 被投资企业基本标准 被投资企业需满足条件:企业至少运营五年,达到一定财务门槛,并雇佣不少于五名全职员工。 若企业价值超过100万或200万纽币,投资者需至少投入企业总值的25%。 但部分行业被排除在外。 被排除的行业包括成人娱乐、便利店、快餐连锁、赌博以及移民中介等。 今早问答中,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回答说,像Vape shop店这类,也是被排除的。 “为什么成人娱乐行业(新西兰合法)会被排除?”主持人追问。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一时语塞,想了想说,“可能是道德的因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务岗位招聘录取比例公布

新西兰公共部门的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平均每个职位约有30名申请者,是两年前的三倍半。 今年上半年,共有大约28.6万份申请,竞争1万个新西兰公共部门职位——平均每个岗位收到28.5份申请。 这些数据来自绿党公务员事务发言人Francisco Hernandez,他从75个公共机构收集了近五年来的招聘信息,包括每年上半年岗位空缺数量以及申请人数。 例如,社会发展部在今年前六个月发布了约1000个职位,吸引了近2万名申请者,平均每个岗位约有20人竞争。 警方情况类似,共发布814个职位,收到18,188份申请。 而惩教署则更为夸张,518个职位共吸引48,455人申请,平均每个岗位有80人竞争。 一则招聘广告可能对应多个相似岗位,同时,许多求职者也会同时申请多个职位。 其他部门的求职竞争情况: * Oranga Tamariki:平均每个岗位17份申请 *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38份申请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SIS):每个岗位74份申请 * Crown Law:13个职位共收到460份申请,平均35人竞争 * 水务管理局:13个职位305份申请,平均23人竞争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