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新闻
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面积缩小,预计2050年封闭
曾几何时,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饱受臭氧洞的困扰;尤其是新西兰的南岛和斯图沃特岛,在夏季的时候人体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的臭氧在这些区域非常少,大量的紫外线没有任何阻挡直接“倾泻”在新西兰的土地和人们的身上,这也是新西兰是全球皮肤癌最高发国家的原因。不过好消息是,由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类减少了含有氟利昂的气溶胶和制冷剂的使用,臭氧洞的持续扩大趋势不仅已经停止,而且又开始“愈合”的迹象。 image source: NASA website 臭氧洞简介 臭氧洞的英文名称是o-zone layer hole,或者写成ozone hole也没有问题。臭氧在大气层中从地面到高空70公里处都有分布,其中浓度最大在距离地面大约24-25公里处,中纬度的高空臭氧浓度最高、地球的南北两极较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那时候人类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度地区发现了“臭氧空洞”并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臭氧层的浓度减少,会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它生物机体的正常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