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三分之一新西兰人靠父母买房

数据显示:三分之一新西兰人靠父母买房
Photo by Tom Rumble / Unsplash

Kiwibank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新西兰首次购房者从家庭获得了经济支持。

靠父母买房在年轻一代中更为常见: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群)有65%,千禧一代(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人群)有43%。

高房价压力下父母普遍支持

Kiwibank的房屋贷款总经理Nicole Pervan提到,如今父母为子女提供购房资金更普遍了,帮付首付或以房产做担保。

76%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持,未来几代人将难以实现购房。

根据Consumer NZ在2022年的研究,“父母银行”已成为新西兰第五大贷款来源,父母们为年轻购房者提供了226亿纽币的资金支持。

高房价正推动更多家庭采取这种方式。然而,Pervan强调,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其长期可行性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因此,法律和经济问题需要提前规划和考量。

赠与还是借款?

法律专家Joanna Pidgeon指出,父母在资助时需要明确是“赠与”还是“借款”,避免未来的纠纷。

例如,大多数银行更倾向于将资助视为赠与,这样可以直接成为借款人(子女)的资产。

但如果是赠与,父母需考虑一些潜在风险:

  • 关系破裂问题:如果子女的婚姻或伴侣关系破裂,父母的资助可能会被视为婚内财产,导致一半落入子女的配偶手中。因此,Pidgeon建议可以通过签订协议保护这部分资产。
  • 父母的财务状况变化:父母自身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因离婚、疾病、失业或商业失败而发生变化,必须确保资助不会使他们自己陷入财务困境。
  • 兄弟姐妹的公平性:如果家庭中有多个孩子,如何在资助时保持公平也需慎重考虑。

无法直接提供资金的父母,还可以为子女提供非经济支持。例如:

  1. 提供免租住宿:让子女住在家中,减少开销,从而更快存下首付款。
  2. 分享理财经验:传授节省开支或存钱的技巧。
  3. 探索非传统购房模式:例如与子女共同拥有房产(共管产权)等。

网友:不止这个数……


在评论区,有很多人表示,新西兰父母资助孩子买房很普遍,远比想象的多。

“我不确定是否准确,‘父母银行’不是一直都有吗?我父母在1984年就帮助我买房了。”

“父母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不是很正常吗?给孩子交学费,资助他们买房买车。至少我的家庭是这样的。“而且我们不会期待他们还钱,我们想要的只是孩子的尊重以及将来养老照顾我们一点。我认为这才是‘家庭’的基本含义。”

“在70年代,我在父母帮助下买了一块地,才得以在上面盖房。我们最终还钱了,但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做到。”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父母和孩子最好各管各的,避免风险。

“不要指望婴儿潮一代的父母会有用不完的钱借给子女。“我认识的大多数人老年都将自己的房子再次抵押,依靠子女的孝心偿还度过晚年。“把钱借给子女可能是老年人一生中要冒的最大风险。提醒你,永远不要为子女做担保人,也不要参与任何涉及过渡性融资的交易。”有人认为,情况已经今非昔比了。

“现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尽管大多数父母都愿意帮助孩子,但是以前只需5000纽币资助就能买房,如今至少要数十万纽币了。”

Reference:
https://www.nzherald.co.nz/business/bank-of-mum-and-dad-helping-1-in-3-kiwis-into-homes/4CSEXVPXPFGFHFXOWK55LZOTTE/

Read more

新西兰税务局盯上这类人,有人亏光了还要交税

新西兰税务局盯上这类人,有人亏光了还要交税

最近这两年,加密货币有不少新西兰人冲进去投资,希望赚快钱。 但是——在新西兰,买低卖高赚的钱要当“收入”报税,就像卖股票或其他投资一样。 新西兰税务局从去年开始“严打”,因为很多人“玩得开心”,却忘了缴税。 现在,他们用交易平台数据“抓大鱼”,结果挖出一堆欠款。 盯上交易量最大的1.5%玩家 新西兰税务局最近的打击行动,已经挖出上千万纽币的未缴税款。 一位资深会计师直言,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实际问题更大——因为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缴税。 根据税务局的年度报告,本地加密平台数据显示,新西兰有近19万人玩过加密币,总交易额高达72亿纽币。 税务局没全抓,而是瞄准了“高手”:交易量最大的1.5%玩家,他们包办了79%(约57亿纽币)的买卖。 税务局联系这些人,会问:“你的加密赚钱呢?为什么税表里没写?” 结果,行动已确认980万纽币的欠税,其中730万是大家主动补缴的“好孩子”。 七成玩家“漏税”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建筑法修改:“祖母房”新规通过

新西兰建筑法修改:“祖母房”新规通过

新西兰房主很快就能在自家后院建造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简易“小型附属住宅”(俗称“granny flat”,祖母房),无需申请建筑许可(building consent)。 这项修改《建筑法》(Building Act)的法案已于周四上午在国会完成三读并最终通过,所有议员一致投票支持。 新规将于明年年初正式生效。 根据规定,房主在施工开始和完工时仍需通知地方议会。 同时建筑仍须符合建筑规范(Building Code),并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施工。 该政策是国家党与优先党联合执政协议中的一项承诺。 住房部长Chris Bishop 表示,这项改革将直接增加住房供应,进而降低生活成本。 他说:“目前在新西兰,即便是最简单的房屋建设,也要经历复杂又昂贵的审批流程,严重阻碍了住房建设。” “这些简易住宅将为家庭提供更多居住选择,是缓解住房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优先党议员Shane Jones称,他为这类改革呼吁了二十年。 “对那些多代同堂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他补充说:“这项立法对为员工提供住宿的公司,以及像Chatham Islands这样的小型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电动巴士在新西兰撞车后起火,1人死亡

电动巴士在新西兰撞车后起火,1人死亡

昨晚,奥克兰Parnell主干道Tamaki Drive发生严重车祸,一辆电动巴士起火燃烧,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警方今晨确认,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目击者称,事故现场一片混乱,路人拼命试图营救被困者。 有人回忆道:“火焰有三五米高。大家不断往火里泼水,但火势越来越大,根本压不住。”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电动巴士已经陷入火海。 事故源于巴士与一辆轿车正面相撞。 另一名目击者说,一名女子从巴士后部逃出。 “他们把车里的女士救出来,她被抬到地上,大家在帮她。” 但也有人未能及时脱困。 有照片显示,一辆轿车被卡在奥克兰交通局的电动巴士下方。 有人形容,当时伴随着尖叫和求救声,火势来得太快。 社交媒体上有多名奥克兰目击者发帖形容,巴士撞上小车后,火势“极为猛烈”。 “一瞬间像是满屋烟花爆炸。”有人在Reddit上写道。 另一人称:“我从没听过这么多救护车警笛几乎不停地响,场面太可怕了。” 急救部门派出三辆救护车。现场共评估两名伤者,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另一人中度受伤。 警方今晨7时30分确认,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奥克兰交通局表示,正与警方及消防部门密切合作,调查这起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新西兰一男子光天化日下“出翔”

新西兰一男子光天化日下“出翔”

奇葩的事件发生于星期日下午,在罗托鲁瓦Haumoana St的一个儿童游乐场。 居民Angela Wharekura表示,她的婆婆当时从窗外看到一幕,大喊“那个人到底在干什么?”. 随后发现对方竟在儿童游乐场内拉屎,并用手擦拭游乐设备。 Wharekura随即带着女儿冲出家门,边喊边拍照录像。 “他开始变得很凶,朝我们走过来,还威胁说再拍就过来揍我们。”她说。 就在紧张气氛升级之际,另一名体型高大的男性居民从屋里走出,对男子大喊:“你过来,我来收拾你。” 看到更多民众聚拢过来,男子立刻逃离现场。 Wharekura表示,Koutu社区一向团结互助,“我们互相照应,这种人不敢再回来,也不会再干这种事。” 她随后报警,并联系了另一位邻居,协助通知罗托鲁瓦地方议会。 出于道德考虑,媒体未刊登事发时拍摄的照片。 警方证实接到报案,称一名男子在Haumoana St游乐场“涂抹粪便”。 “警方到场后未能找到嫌疑人,目前已要求报案人提供更多信息。” 罗托鲁瓦地方议会发言人表示,对这种公共场所的不当行为感到“极度失望”,并强调此类事件“极为罕见”。 议会已派出清洁团队前往现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