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女子献血发现大问题,现在等着西班牙人来救命

Anna Greenwood和丈夫正从奥克兰驾车前往陶波途中,手机突然跳出一条信息,是她的专家医生发来的:“你能接个电话吗?”
“我心想,‘这恐怕不是好消息’——专科医生通常不会在周五下午打电话。”
献血发现大问题
66岁的Anna是一位退休护士,去年她曾捐献过血液和血浆,相关检测显示她患有贫血。
她后来看了血液科医生,医生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
这通电话就是在4月的一个周五打来的,当时她正缓慢行驶在奥克兰南部高速上,电话那头传来了确诊结果。
她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这是一种由于骨髓干细胞DNA突变所引起的血癌。
每年约有270名新西兰人被诊断患有MDS。
这种病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些人只要定期接受输血就能活很多年。
但Anna的病情属于侵袭性强的一种,且与另一种血癌“骨髓增殖性肿瘤”重叠。如果不治疗,她很可能在6到12个月内发展成白血病,最终致命。

平时没有大症状
这一消息令人震惊,因为Anna并没有明显症状,除了轻微疲惫,她一直将其归咎于年纪和忙碌的生活。
她每天爬奥克兰的Mount Eden,还热衷志愿服务——带着她心爱的宠物狗Luna去星船儿童医院和奥克兰医院探望病人,也会去残障服务机构Spectrum Care陪伴有需要的人。
“我记得当时心想:‘等我再去见血液科医生时,她一定会告诉我搞错了,是别人的报告。’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但事实并没有搞错。
Anna被告知她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
这项治疗会先用强力放疗和化疗“摧毁”她原有的骨髓和病变干细胞,然后通过静脉输入他人捐献的干细胞,让它们在她的骨髓中重新“扎根”,开始制造新的血细胞——相当于“重启”血液系统,获得一套全新的免疫系统。
但干细胞不能随便找人捐赠。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医学团队必须找到与患者“匹配度”尽可能高的捐赠者。
兄弟姐妹成为“完全匹配”的几率是四分之一。
Anna有一个兄弟和三个姐妹(包括一个双胞胎),但他们年龄都偏大,医学研究表明捐赠者越年轻,治疗效果越好。
她的两个女儿——38岁的Rachel和36岁的Katie虽然接受了检测,但由于Anna在怀孕时体内形成了特殊的抗体,她们不适合作为捐赠者。

找到了合适的人
最终,她的医疗团队在全球有4200多万人的干细胞捐赠者数据库中展开搜索。
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最终锁定了一位来自西班牙、29岁的女性半匹配捐赠者。这位捐赠者已经接受进一步血液检测。
目前尚未最终确认,但预计下个月底,Anna将知道这位陌生人是否真的可以救她一命。
尽管拥有医学背景,Anna过去从未真正了解干细胞捐赠。
她决定公开自己的经历,以提高公众对这一生命救助方式的认知。
呼吁大家去参与
新西兰骨髓捐赠者注册中心目前有13,700名登记者,呼吁更多18至35岁、符合献血要求的人加入。
登记人信息会保留至60岁。
如果被选中,不需要真的“抽骨髓”,而是通过类似献血的方式,从手臂静脉抽取血液并分离出干细胞,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三到四小时。
由于血液中天然干细胞数量很少,捐赠者需要提前四天每天注射类似激素的药物,帮助体内干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干细胞移植不仅用于治疗血癌,也能帮助一些罕见的遗传疾病患者。
登记者可以通过捐献一袋血(约470毫升)并告知工作人员希望加入骨髓库,也可访问网站www.bonemarrow.org.nz了解更多。

选择活在当下
如果那位西班牙女性最终被确认适合,实验室工作人员将亲自飞往西班牙,带着冷藏箱装着干细胞返回奥克兰,Anna将在那里等待。
她希望能在11月完成移植。
即便移植成功,仍有复发风险。
她选择“活在当下”。
“我丈夫Geoff教过我一句话:‘当你在那里的时候,就要真的在那里,否则你哪儿都不在。’这句话我很喜欢——意思是要活在当下。”
Reference: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767602/no-symptoms-no-warning-how-kiwis-cancer-was-found-and-how-stranger-might-save-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