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俚语

stardard-uk-sland-dumbarse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常用的骂人俚语 dumbarse

新西兰常用的骂人俚语之一,来自英式英语的 dumbarse,指的是愚蠢的、蠢笨的、烦人的人;也可以指不好玩的、弱智的、难用的东西。 比如说,Kannz is a dumbarse website,看新西兰是个难用、不好玩的网站。 或者是,My boss is a dumbarse,我老板是个蠢货。 这个俚语的用法很宽泛,骂人的语气与 idiot (白痴)差不多,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不过记得别在电子邮件里面写,这种“英文关键字”很容易被电子邮件系统的防粗话系统过滤掉导致邮件被拒收,或者是被他人当做你骂人的证据。

By KANNZ
nasty-weather

新西兰知识

什么是新西兰人口中的 Nasty weather?

冬季快要到了,这也意味着从南极北上的寒流,将会在5月到9月之间不断的冲击新西兰,给岛国带来大风、大雨和各种极端天气;另外,有时候也会有热带气旋在新西兰北边的太平洋岛国附近海面生成,从北向南袭击新西兰,无论是哪种情况,夹杂着大雨大风乃至冰雹的气候,都不是新西兰人所“喜闻乐见”的。 这种气候,就是新西兰人和澳洲人嘴里最常见的“nasty weather”。 虽然说,nasty 指的是“肮脏的、恶心的”,但是放在这里并不是说这个“天气很肮脏”;可以说 nasty weather 是一个现代英语中形成的固定搭配,说的就是“恶劣的天气”。 当然了,要是用 bad weather 一类的说法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这比较书面化;想用地道的口语表达,就说 nasty weather 吧。 顺便再来个比 nasty weather 轻一点的说法,也是相当地道的表达,就是 mean weather,(mean是刻薄的意思)

By KANNZ
cai-niao-noob

新西兰知识

英文形容“菜鸟”用什么?

如果形容某个新手刚刚入行,经验不足,在中文中,我们会用“菜鸟”,或者“小白”来代指;反而是很少有人会用“他(她)是新人”这样的话,因为不如菜鸟或者小白在语言上给出的冲击力更大,给对方的印象更深刻。 那么,在英文中,如果形容新人,可以说是 freshman、beginner(新手),但是也有些更有趣的词,比如说,newcomer 就更加的生动一些;同样的还有 newbie 这样的词也是相对有趣的。 至于说,有些中文讲英文的网站会跟大家说用 virgin 来指新手,站长想说作为移民,尤其是通常你会给大家一个英语不太好的印象的时候你要用“virgin”来指谁是新手,怕是让听众一头雾水甚至起疑,因为 virgin 指的是童男、童女的意思嘛,很容易有误解;而且就算你和对方很熟悉了,你说了个“he is a virgin”,在中文里面的意思也是“

By KANNZ
70-kiwi-slang-and-their-meaning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有趣的俚语70条

新西兰人的俚语千奇百怪,而且还相当的与时俱进;对于华人移民而言,听得懂新西兰的英语发音就已经是个需要一两年来适应的过程了,要想张口说一嘴不错的英语,更要四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不过呀,语言是个渐进的过程,偶尔跳跃式的学习一点粗俗有趣的俚语,在适当的场合,“抖机灵”一般的运用一下,有时能够迅速的融入本地人的谈话中,并且拉近与本地人之间的距离。好,让我们看看,本文“新西兰俚语70条”都有什么吧。 1.“My bloody car carked it yesterday.” 我的车昨天抛锚了 2.“Pff! He couldn’t organise a piss-up in a brewery.” 他连个最简单的事儿都做不了 3.“That fulla is munted.” 那人喝多了 4.“Did you see Susan?

By KANNZ
summer-kiwi-slang

新西兰旅游

夏季常出现的新西兰俚语

夏天到了,阳光沙滩白云碧海,尤其是在新冠肺炎肆虐北半球的背景下,今年新西兰人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只能“国内游”了。所以,今年你在新西兰的热门景区碰到国际游客的机会大大减少了,满眼都会是“本地人”,学习一点夏季常用的新西兰俚语吧,在玩儿的时候与本地人打招呼,加入他们的谈话内容,让灰暗的2020年底,充满一点积极的味道。 夏季 Kiwi Slang * chilly bin 随身/随车小冰箱 * togs 泳装 * jandals 人字拖 * buggered 玩儿累了,脱力了 * bach/crib 度假小屋 * Chur 谢谢,等于 thanks * Hokey-pokey 新西兰人最爱的冰激凌口味之一 * stubbie 来瓶啤酒 * tramping 郊外步行探险 * all good 没关系,不介意 * sweet as 棒棒哒

By KANNZ
eh-in-kiwi-english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人的口语中 eh 什么意思?怎么用?

新西兰式英语“土味十足”,飞快的语速加上略有变化的发音以及层出不穷的俚语,让新移民,乃至英语是母语的移民都略显头疼。新西兰人特别喜欢用一个“eh”的发音(大致发音与“哎”相同,但是有二声和四声的不同区别,后文会提到);当然啊,这是很口语的一种表述,在书面语言里面是见不到这个词出现的。而一些比较“有地位”的人,也会避免使用这个词,虽然他们知道如何使用这个词,但是要跳开“社会阶级下降”(使用低阶词语)这个坑。这个字怎么拼呢?可以是 eh,也可以是 ay, aye, ae, 或者 ey;也就是说连个标准的写法都没有,可见有多么的口语。 Eh 这个词,为啥让人头晕目眩呢?那是因为它“多变”的用法。 举个几个不同语境下的栗子: 1、是不是?不是吗?是吧!附加在一句问话的后面,用于询问答案或征求对方意见。 Is

By KANNZ
mcdonalds-nickname-maccas

新西兰知识

为什么麦当劳在新西兰有个昵称叫 Maccas?

麦当劳,那个黄色的M图形火遍全球,在新西兰,几乎每一个麦当劳快餐店都是“印钞机”一样的存在,客源滚滚,收入颇丰。新西兰人和澳洲人一样,在说英语的时候很懒,选择用短的词、好发音的词、音节短的词来替换原本的单词,麦当劳的英文  McDonald’s 这么“长”,发音起来实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新西兰人和澳洲人,就给麦当劳来了一个昵称,叫 Maccas (麦卡,加一个轻度的发音 s)。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大量使用“自创”的英语俚语,很多俚语英国人与美国人都听不懂,例如著名的 G’day 那就是澳新两国通用、别的国家一脸懵的问候俚语。 澳大利亚人与新西兰人喜欢大笑,不喜欢浪费呼吸时候的空气用来发太多的音节,因此倾向于将长单词缩写发音为最短的可能性。 而像是 McDonald 这样带有明显苏格兰姓氏特征的名字,念起来要五六个音节,简直是太麻烦了,更何况还要加上后面的 ‘s 变成 McDonald’s 这么费力的念法,与快餐理念简直是格格不入,

By KANNZ
saint-jacinda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热词“圣杰欣达” St. Jacinda

新西兰人创造新英语单词的能力一点都不差,在疫情期间由于杰欣达·阿德恩(现任新西兰首相)比其它国家的元首在应对疫情方面表现得更好,几乎成了国际上“政府抗疫”的模范生,所以有些思维比较简单的人就会渐渐的相信她说的一切话语;也就是说,杰欣达·阿德恩在某些人的心中被“神化”了。 所以,为了贬损这种“脑残崇拜”的行为,现在新西兰出现了一个新词,Saint Jacinda,或者简写为 St. Jacinda;音译成中文,就是“圣·杰欣达”。 当然了,这个词并不是为了称赞杰欣达·阿德恩,而是用来形容那些“无脑崇拜”把杰欣达·阿德恩的能力描述得过高的人的盲目、盲从行为的。 就好像,所谓的“春哥教”,并不是为了赞扬李宇春,而是为了贬损那些“无知盲从”追星崇拜的粉丝群的。 无知懵懂,最容易莫名崇拜,哪怕其实是个喷子

By KANNZ
barren-infertility-n-sterility

新西兰知识

英语口语俚语不孕不育 Barren

医学名词难以记忆,所以即便是native speakers也同样会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一些常见的医学事物。比如说,不孕不育的英语就是 barren,它原指的是“贫瘠的土地”不适合种植作物,渐渐延伸为人类、尤其是女性,无法怀孕或者生育。这个词并不像中文中“不会下蛋的母鸡”那样具有强烈的讽刺或则是嘲笑的语气,它指的就是个医学上的事实而已。 当然了,男性用 barren 也是可以的,不过还是女性用的多。barren 是形容词,如果说是名词,那就是 barrenness 这个词的用法就是 I am barren (俺没法生孩子) She is a barren woman 或者简单的 she is barren (她无法怀孕),用起来很简单。另外不用担心这个词会具有侵犯性,尽管它念起来的时候让你觉得有点贬义(大家可以发音的时候自己体会一下)。 无法孕育也可以用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来表达,

By KANNZ
tall-poppy-syndrome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流行用语“高大罂粟花综合症”

生活在新西兰的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新西兰人嘴里的用语 Tall Poppy Syndrome ?如果不了解它的话,你可能听到这个词组后一脸的蒙圈,啥意思啊? 高大罂粟花综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流行用语,用来形容一种在社群文化中,集体地对某类人的批判态度,属于意识形态表达的一种方式。当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达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时候,而惹来社群中不约而同的,自发性的,集体性的批评。通常,这种批评也会从社区领袖们口中而出,亦带有反智主义,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对于华人而言,用“仇富”二字来解释“高大罂粟花综合症”就比较容易了。文绉绉一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由于移居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移民,普遍相信每一个人不论出身富贵或寒微,都应该受到敬佩和尊重。他们普遍有一种“平等主义”待人态度,澳新地区的人普遍不认同“出身决定一切”的理念,而更带有一点“劫富济贫”“你弱你有理”的那种圣母心态。 在现今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社会里,当有公众名人或政客受到攻击和批评时,人们便会将高大罂粟花综合症用作解释,虽然明眼人一看便看到这个受到攻击的名人是咎由

By KANNZ
stop-being-politically-correct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媒体中常见的 Stop Being PC 什么意思?

新西兰是一个言论开放的国家,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上,都可以讨论从国家大师、到明星八卦、阿猫阿狗类的话题,而且有些情况下,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或者是网友之间的讨论激烈、措辞火爆。互联网喷子在新西兰当然也是存在的,不过风气比国内要好很多,绝大部分话题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碰撞观点,而很少有人身攻击、论人不论事的情况。 不过呢,西方的言论开放也有它们自身的尺度,在遇到一些需要“政治正确”的话题(例如同性恋、种族、女性、弱势群体等等)的时候,回答或者讨论起来,就要比较谨慎,不能够“撞红线”。 这时候,如果一些人看起来欲言又止、唯唯诺诺、有观点却又忍隐不发,就会有另一方来调侃对方 Stop Being PC。当你刚看到这种话的时候,可能一惊,心说“这是什么鬼东西”,Stop Being PC ?别做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完全不理解啊。 其实这里是个常用语,既可能出现在电视和收音机电台的辩论中,也更有可能出现在论坛或者是社交媒体之上。

By KANNZ
go-for-your-life

新西兰知识

澳新地区英语俚语“放飞自己” Go for your life

澳新地区的英语俚语层出不穷,不过有个翻译称为中文类似于“放飞自己”“从心”一样的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这个俚语很容易记忆,也很好发音,虽然由四个英文单词组成,但真的都是很简单的英文。Go for your life,从字面上看,就是,“走,去过你自己的日子”,但翻译嘛,总要追求一个“美”,一个“雅”,一个“精”,所以站长分别用不同的字数来翻译这个俚语吧。 一个字,怂(也就是“从心”,哈哈哈) 两个字,“从心”,或者“放飞” 三个字,“去爽吧” 四个字,“放心去飞” 五个字,“前途任逍遥” 六个字,“让心自由飞翔” 七个字,“走你自己的路去吧” ……. N个字,“在忙碌的日子中,你总是觉得无暇去看外面的世界,其实,你只需找个时间走出去,去放飞心情,

By KANNZ